2008-11-25 10:16:02
組織領導人才:運作者與概念者~為教育學院的成立催生
●作者/中國聖職單位代表、教育學院籌備處主任 林吉基神父
單樞機主教擔任本校多屆董事長,近日因年事已高,加上罹患肺腺癌,宣告屆滿後退出學校經營團隊。樞機在董事長任內對本校的發展與經營建樹良多,辭職之前對學校未來念茲在茲,有幾個心願希望下屆董事會敦促學校能夠繼續完成,其中之一是整合校內教育相關系所,完成教育學院的成立。
教育學院的成立,兩年前在校務會議遭到否決,原因不外乎是「錢」的問題,加上少子化擔憂衝擊到教育學院的經營。校務會議大部分的成員是系所主管與系所代表,他們都是系所的運作領導者,運作者關心的是把現有的事情做好,關心如何在學校有限的資源,能夠對現有的系所多加投入,提昇教育品質,使系所的運作能延續現有的優勢。
然而學校的經營,不能只有運作者,更需要有概念者之人才,概念者關心的是組織之目標、方向與願景,領導學校要往哪裡走、如何走,在學校內應該做什麼、如何做,概念者對組織有其歷史與使命感,是有更遠的洞察力與更廣大的視野,這就是董事長領導的董事會職責所在。董事們清楚瞭解輔大是一所天主教的大學,在任何衝擊與挑戰下,學校都應該保持它天主教的特色,完成它作為天主教高等學府的使命,就如哈佛大學的董事會,哈佛無論財力多麼龐大、怎樣追求卓越,哈佛永遠是一個學習的機構,以教育與訓練學生為本質。
教育學院的成立遭否決後,董事會責成校方繼續籌備並要求加強與校內系所學院溝通,希望近期內完成。董事會重視輔大完成教育學院的理由,在文件內雖然沒有清楚記載,但我們可以從幾個面向理解:
一、教會面:
教育是教會與天主最佳合作的事業,天主教在世界各地的大中小學無以計數,其經營與發展有賴教育學者提供指導與支援,所以天主教大學皆設有教育學院,復校前的北京輔仁大學即有教育學院,培育了不少著名教育學者,深遠地影響中國之教育。過去台灣的教育政策,教育學院是由國家管制,近年教育鬆綁,開放多元師資培育管道,准許私校設立教育相關系所或學院,董事會看到台灣教會學校之需要,決定成立教育學院。
二、學校面:
(1)由於少子化衝擊,將來大學的生源必受影響,輔仁大學未雨綢繆與全台47所天主教中小學成立策略聯盟,期間的合作與服務,有賴教育學院的人力資源與專業。
(2)學校不斷推動教師成長與教學卓越計畫,在人力資源上感到困難,若 有教育學院團隊的加入,更加堅強厚實。
(3)學校最近接受一所教會學校的贈予成為輔大附屬中小學,將來的經營有賴教育學院的協助與指導。
三、國家教育政策面:
台灣三所天主教創辦的大學,皆沒有教育學院之設立,國家教育政策之制定推動,沒有機會參與,教育學院之設立,天主教教育的立場與政策有了溝通之平台。
四、師資培育面:
輔仁大學在政府開放多元師資培育政策後,即刻成立教育學程,現今改稱師資培育中心,十年來師培中心用心經營辦學卓著,在歷次教育部的評鑑都是獲得優等,深受社會的肯定,其間更培育了許多中小學優秀的師資作育英才。然而教育部最近政策改變,要求學校有師培中心設立者,應設有教育相關系所尤其教育學院,給予師資生更厚實的訓練與學習,教育學院之成立是為回應教育部之要求。
最後,輔大教育學院的成立並不是新設,而是相關系所的整合,為此能發揮更大的人力資源之應用,創造更大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