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5-15 10:48:00
使命與「服務─學習」
作者/耶穌會使命室組員暨全人教育中心兼任講師 吳堅凌
「使命」乃是一份理念和堅持,每一項使命宣言,都須反映機會、能力與投入感三項要素,否則勢將無法凝聚組織內的人力資源去做好該做的事,而使命的落實和達成則需要具體的行動,「服務─學習」(Service─Learning)便是耶穌會使命室多年來極力推動的使命行動的重要選項,目前「服務-學習」已在輔大推動多年,不僅有本地化的推動模式和國際化接軌的經驗,更有全校團隊合作及組織性運作的經驗,這些優勢足以達成全校性推動「服務─學習」的目標。
「服務─學習」課程的基本想法,是要藉著反省來結合學術上的理論和社區及機構服務,試圖要在學校的課程範圍內,改革授課方式,讓學生既能應用他們課堂上所學,又能自我評鑑這些應用方式,對社區及機構作出正面的貢獻;因此當學生回到學校的時候,從他們服務的地方帶回來的問題就可以在課堂上討論,教室成了演示行為的場所,用來講解社會正義,就是從他們自身的經驗和對事情的感覺內化而來;故「服務─學習」便是實現教育理想,使社會進步,學生展現生命價值,發揚天主「愛」的誡命之具體的教學法。
「服務─學習」課程中四個步驟:
(一)準備期:做好各種預備的工作-包含計畫說明及完整仔細的設計。
(二)服務:具體的服務行動。
(三)反思:分享、反省所看到的、所聽到的、回憶、評估所做的。
(四)慶祝:鼓勵、肯定、完整結束。
用心投入完成各步驟,方能使一個學期或學年的「服務─學習」課程,畫下安心的句點。
輔仁大學除了「全人教育類」的「服務─學習」外,在各院系所的專業領域中有許多老師也使用了「服務─學習」的教學方法。例如:法律課程可以在新莊、泰山地區為小學高年級學生提供法律知識;資管系的同學可以去少年觀護所傳授電腦資訊的基本實習操作;企管系的同學將行銷管理的知識運用在非營利事業機構上;新聞、影傳系、兒童與家庭學系、護理系、公共衛生系、食品營養系、體育系、西班牙文、日文、義大利文系等等不勝枚舉,除了以個別的方式,由老師負責在自己的課堂上用「服務─學習」的方法帶領學生至社區及中小學服務以外,也有以院或系為單位由三位老師組成一個團隊,為共同的議題或選擇共同的社區,設計專業型的「服務─學習」,或以長期認養方式每年帶領課程學生前往社區(或機構)服務。目前管理學院、醫學院、民生學院、外語學院等先後都有個別老師或團隊以其專業加入「服務─學習」。
基於過去推動「服務─學習」的累積經驗,中期計劃將推動「服務─學習」研究發展中心整合計畫(包括建立「服務─學習」教學研究制度、發展學生學習成效評量指標)、國際合作型「服務─學習」提升計畫(包括發展關懷新移民「服務─學習」方案、推動種子師生海外「服務─學習」夥伴方案)、全人教育型「服務─學習」推廣計畫(包括建立人生哲學課程標準化流程、各院發展具特色之專業倫理「服務─學習」課程及大學入門「服務─學習」課程)、專業教育型「服務─學習」深化計畫(包括各院至少開發一門專業教育型「服務─學習」課程)、專業與社區教育結合「服務─學習」紮根計畫(包括認養開發偏遠社區或弱勢社群「服務─學習」合作計畫),目前正依賴教育部「教學卓越計劃」的經費支持下,成為輔仁大學著名的教學特色之一。
但目前「服務─學習」預算80﹪以上需靠教育部專案計劃補助及校外募款,沒有校內固定預算的支持,人事無法安定,更不易持續穩健推展認養專案及無法在國際接軌中承諾對國際組織的會員義務,我們希望「服務─學習」的推動單位能夠成為全校性的專責單位,延續過去多年耕耘成果及優勢地位,持續投入資源,建構輔大「服務─學習」理論與實踐模式,使輔大成為「服務─學習」領域中的卓越大學,並與他校策略聯盟,合作推動「服務─學習」;並與國際相關組織結盟,參與亞太地區推動「服務─學習」之工作。
「服務─學習」的效果和潛力,都深藏在輔大自己的傳統中,我們需要這個平台,期待產出的成果和輔大宗旨目標相輝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