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9-15 15:21:12
另類校園─有真善美聖氛圍的校園必會醞釀出另類的氣質,使校園洋溢一片濃郁的溫馨感覺
作者為宗教系陸達誠教授
輔仁大學在台灣復校迄今已近半個世紀。當初于斌樞機校長與三個主辨單位的負責人選定了新莊這一塊地作為校址。這塊地共有三十四公頃(343,259平方公尺),由三單位分配建蓋校舍。目前全校校舍總面積是64,379平方公尺,運動場有48,186平方公尺,其他有233,694平方公尺。這樣看來校舍占全校總面積不到五分之一,但早期校友回來,還是覺得新建的大樓太多,把校園縮小了,頗為惋惜。
據說輔大是有名的出美女的大學,輔大的建築美輪美奐,輔大的校園古樹扶疏,幽雅安靜,真是世外桃源。當我們從嘈雜的新莊省道轉入輔大校園時,柳暗花明又一村,頓感心曠神怡,好像解除了都市的魔咒,可以活得自在得多。
其實,有美麗的校園及出美女的大學,台灣多得很,尤其近十年來教育部新設立的許多國立大學,它們得天獨厚,資源豐足,筆者曾來輔大三次。第一次一九六七年隨耶穌會神學院自菲律賓碧瑤遷來台北,住入五一四巷的神學院新宅。它雖在輔大門外,但因近水樓臺,「常」得其門而入。大學中有些課、演講、電影、宗教和體育活動,耶穌會修士都樂意參加。第二次是一九七六年筆者自法國回台後,住在耕莘文教院,每週來輔大一次,在哲學系授課。第三次是一九九二年輔大成立宗教學系,筆者自政大哲學系轉來輔大,擔任宗教學系的「助產師」。這次我終於得其門而入了。
記得十四年前(一九九二)八月初,我自耕莘文教院把行李運來輔大聖心學苑(和平男舍側),那時是清晨六點左右,覺得神清氣爽,快樂無比,有回家的感覺。八月份,校園是空盪盪的,晚餐後與官修士在法管附近小徑上散步,其時涼風習習,吹散了多年來都市生活累積的緊繃,全身舒暢放鬆。我突然冒出一個念頭:這一塊特殊的土地每天二萬多人走來走去,有多少人會在上面留下腳印呢?是否這些腳印會使這塊土地與其他的校園有所不同呢?
輔大創校宗旨是真善美聖。什麼是「聖」呢?
于校長提倡知人、知物、知天的「三知論」。知天即信仰。如果我們把信仰輸入知識領域,則學生對人和對物的了解就不會停留在膚淺的層面,關心的領域會擴大到比有形的宇宙更遙遠的地方,待人處事較有深度。因為從永恆的角度環視萬物,胸襟自會開朗,倫理有則,生活有方向,對自己的安身立命更有信心。
六十年代,不少原在大陸高等學府當教授的神父修女或教友,如柴熙、齊德芳,輔大復校後,一一歸隊;大陸變色時赴歐美留學的修士,如李振英、錢志純,現今學成回國,也來輔大一展其長;另有很多本地的優秀教友也加入這個充滿活力的教育團隊。總之,輔大這塊土地承載過不少有信仰者的腳印。這些與上主有密契關係的基督徒,在各人的崗位上克盡厥職,亦把信仰的氣氛傳播開來,真善美的向度隨之逐漸綻現。有真善美聖氛圍的校園必會蘊釀出另類的氣質,使校園洋溢一片濃郁的溫馨感覺。這些有信仰者的腳步就像依撒意亞先知歌頌的那樣:「那傳佈喜訊、宣佈和平、傳報佳音、宣佈救恩的腳步,在山上是多麼美麗啊!」(52:7)。
這一塊土地,這一個校園,曾被許多有深度信仰的人走過,這三十二公頃土地實是一塊恩寵之地,因為這是天主的家園。
傳福音者的腳步是多麼的美麗啊!說有美麗腳步的輔大校園是台灣的另類校園,不算過份吧!
附記:
1.感謝總務處提供本校校園面積資料。
2.一切認同本校宗旨、愛護本校、認真負責的非基督徒教職員工生,亦日日在校園中散發真善美聖的氣息,有些甚至比基督徒有過之而無不及。他們的腳步也是異常美麗的,他們對學生的愛與服務,也促生了本校的特殊品質。
3.十多年前畢業於會計系的吳玲芬,今年考入宗教研究所碩職班,暑修「天主教靈修」一課。她在彰化靜山靈修營後,寫了她的感想:「我不是天主教徒,但天主教這宗教對我來說既熟悉又陌生。在中學與大學的求學階段,我讀的學校都屬天主教會學校,校園生活中常與神父、修女接觸,也受到神父、修女許多照顧。尤其是住宿學校期間,更蒙修女的愛護,讓那段眼睛嚴重過敏的時期得以獲得妥善的照顧。離開校園生活之後,只要想起慈愛的神父、修女就會使人內心不由得溫暖起來。」同類的話,大傳系校友李艷秋也講過,相信大家記憶猶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