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介紹 | 聯絡編者
fju.gif



目前線上人數
online
管理介面
發稿天地
編採討論
架站系統
Movable Type 2.661
串聯本站
串連本網站 (XML)
版權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歡迎非營利引用,但須註明出處和分享。


2006-05-15 15:50:52

宗教大學之使命與前瞻

作者為使命副校長郭維夏神父

紐曼(John Henry Newman)曾明示博雅教育的本質,在於培養知識份子,提升社會的知識水平、提出正確的原則,使人得以看清自己的看法與判斷,領悟真理並使人在知識、能力、才氣、性格上得到培養、擴充與琢磨,而大學教育應努力在廣、深、高、遠四個向度上追求卓越,使身置其中的學子,思想獲得最大的啟發,心靈獲得最深的悸動,理想獲得最高的昇華。大學知識份子應由高遠之處關注人間事,為社會良心、文化的明燈,就重大國事與世事進行反思、創意,提供國家、社會改革或未來發展的大方向。

大學既是社會公器,要有崇高理想的色彩,且不完全遷就於社會現實。應培育有品德、品味、品質過有意義的生活人。回顧台灣十年教改,在量方面大幅增加,質方面卻無長足進步,甚至因量的擴充太快,讓品質下降。尤其從近幾年整個大環境的急遽變遷與一連串社會亂象,包括知識(宏觀性,整體性)、常識(觸類旁通,創造新意)、見識(有視野,有洞悉)、膽識(敢於挑戰舊有,思考別人沒有思考過的事務)和賞識(事物的欣賞,且能欣賞對手,欣賞敵人),都不斷的低落、迷惑與漠視,致使教育功能上出現如此多的亂象、偏頗與隱憂。

最早期的大學皆由教會所創辦,興學原始動機乃相信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是教育的最終目的。教師的角色與責任不但要讓自己的教學生動、吸引學生,更要透過個人的行為,以身作則,鼓勵學生在品行和學業上都能出類拔萃,不但要做經師,更應做一名人師,成為學生的朋友和心靈上修持成長的導師。前教廷教育部秘書長Pittau總主教不斷強調:「老師與學生之間的個人關係中,老師為學者的同時也身為見證者和模範,是天主教大學重要的關鍵所在」。教師是學校的主軸,決定了教育的品質,是學校推動策略的主要因素,若教師本身是一個熱愛生命的,其示範與身教是無形的教誨,在對自己生命及專業的尊重、珍惜,才能感動學生。Pittau亦說:「做為老師不只是一個高尚的職業,而原則上是一個使命、獻身,為了幫助青年養成熟的人格」。因此人才培育、均衡發展之教育信念,使大學原創精神及應有生態再次重建乃當務之急。

當前輔仁該如何維持並強化其特色,都無法單靠某「方法」或「秘方」,舉凡專業領域外之核心課程、心靈輔導、課外活動、學生服務、宿舍福傳工作,有效與天主教特色有關的中心、機制作整合,使其名符其實並與多元化的教學團隊,多積極合作、交流都是努力的方向。其次課程間及與組織、人員間之整合:「全人教育課程」,在縱向上雖有完備之規劃與內涵,使學生在校、在學習上、心智上的朝均衡發展;但這套課程更需要橫向上與學生所研修的專業課程相輔相成,與其生活整合,方能使這套課程達到其目標,故與各系、所的專業教師及導師應有相當密切之關係,但目前有的院長、系主任對此內涵並不清楚甚而亦不顯興趣,無論在安排教師的課程或導師人選上,缺乏通盤規劃,甚至年度目標中看不到彼此間的互動與機制,有時專業科目教師僅能在專業領域有精深的啟發,但仍以知識的教導為主,缺少全人的碰觸與整合,或者有些教師因升等之需只重自我研究,或不斷日夜超鐘點,忽略服務,學生無法由其身教看到學校所重視的人生價值。記得教宗保祿六世曾說過:「天主教大學有許多教師,但見証者不多」。

天主教大學畢竟是在扮演着人類生命傳承的工作,即生命導師碰觸生命學生的關係,Pittau總主教在二○○○年世界天主教大學校長聯合會上也提到:「千禧年必須始自於良知的反省、悔改及自我的更新,因而任何一所宗教大學除了應努力成為一所好大學外,另一方面也要加上信仰面的沉潛,每位大學工作者宜先有信念上的整合,就是大家一起祈禱、反省及悔改,它是一個整合的工作,必須從「人」身上先整合,換言之「使命的靈修」是行政體系整合的基礎,這是宗教大學行政體系彼此應有的共識與挑戰。

由 楊青 於 2006-05-15 15:50:52 所發表
迴響
發表評論
















 
設為首頁 | 加入我的最愛
© 2005 Fu Jen Catholic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