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5-15 15:46:58
民生學院共同社區團服務學習分享
作者為餐旅管理學系副教授李青松
「哇~~兒家中心怎麼有這麼多的可愛的小baby?」原來是進行民生學院社區團隊服務學習的課程之一─泰山鄉貴子社區的新住民(外籍媽媽)成長學習活動。這天的活動課程是教導新住民媽媽有關中式餐飲製備,由餐旅管理系李青松老師負責籌劃,新住民媽媽們有越南、柬埔寨、印尼等,在二樓的實驗室由台北市職訓局陳麗如老師教授並示範製備過程,而在同時間的另一角落,則由兒童與家庭學系陳若琳老師負責帶領學生在兒家中心協助照顧新住民媽媽的baby,使其能安心的學習做菜。
校內施行服務學習已多年,在九十三學年度將原結合單一課程及專業課程擴大為團隊服務學習模式。而民生學院多位教師經常將課程結合服務學習,在餐旅管理學系李青松老師邀請博物館研究所劉婉珍老師、兒童與家庭學系陳若琳老師及潘榮吉老師共同組成民生學院─共同社區團隊─以泰山鄉社區民眾為對象,強調團隊整體的共同目標是將學生從專業的學習中結合社區發展的理念,透過教學單元的設計,融入社區發展的實務運作,使學生不僅能有理論與實務接軌的學習,並使大學與社區互動的夥伴關係能更為緊密發展,達到輔仁大學發展全球化的特色外,並具有在地化社區發展的實效及天主教大學創校宗旨目標。
由於民生學院宗旨以提升生活品質為目標,因此團隊教師成員將其專業教學與社區互動結合,以民生學院的發展目標為前題,提升社區及家庭的生活品質為依歸,關注弱勢族群(多元文化)與社區民眾的生活,將計畫與課程整合設計為社區與家庭兩個層面。
在社區方面服務學習的課程:「觀光遊憩概論」─李青松老師,將觀光遊憩的專業學習與社區休閒資源需求調查之實務結合,透過與社區民眾互動之服務理念,使學生對於在課程學習能獲得專業與社會服務之加乘效果。「博務館與社區」─劉婉珍老師,引導學生思考如何將博物館社區發展理論於地方博物館的實踐中,帶領學生至泰山產業文化館(簡稱娃娃館)進行需求調查,以省思產業文化館與社區發展的關係。
在家庭方面服務學習的課程:「親子教育」「婚姻教育與經營」─陳若琳老師,使同學藉由帶領新住民(外籍配偶)的成長活動中,瞭解其面對的親子關係、婚姻教育與經營,應用所學的知識及理論,由服務過程中獲得反思及學習。「跨文化家庭研究」─潘榮吉老師,提供學生以多角度的視野和觀點來探討多元文化家庭的內涵與價值,為使參與的研究生了解跨文化家庭的動態面,透過活動方案設計協助學生實地參與接觸新住民(外籍配偶),探析其生活適應的各種困難,以提供未來相關單位的參考。
民生學院在九十三學年度是以泰山鄉的社區為主,將專業課程結合服務學習的理念於地方社區與家庭,在活動執行的方式有調查活動、新住民(外籍配偶)的成長活動,由於過去並無跨系所整合的社區服務學習及新住民對活動的認同問題,但是服務學習在各項活動的執行後漸入佳境,並且陳若琳老師還帶領同學協助貴子社區發展協會整理資料,使其得到內政部全國性優良社區獎,這是本團隊在服務學習的預期效益外的收獲。
今年度(九十四學年)蒙獲校方的補助,民生學院共同社區團隊延續過去的合作模式,服務學習的社區為新莊地區,主要以中正路及新莊路為主,由陳若琳老師、李青松老師及護理系的黃玉珠老師,協助文明社區發展協會與007兒童玩具圖書,發展親子共學活動的運作經營,以及潘榮吉老師負責的社區夫妻婚姻關係經營,期經由教師們將專業課程結合團隊服務學習的目標,提升學生對外服務、學以致用與回饋社會,透過社區服務中反省專業知能,達到本校真善美聖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