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7-15 15:16:06
傳播教育與服務學習
作者為輔仁大學影像傳播學系講師暨媒體中心主任葉春華
一切都開始於「可以做一點不一樣的東西吧?」的想法。因為筆者本身的個性與對教育的理念,於是在四年前於影像傳播學系教授「進階錄影製作」之創作課程裡,嘗試融入了something different。在剛開始時並不知道也未曾預期這個something different 到後來卻變成了something special,而且還有個學名稱之為服務學習。筆者當時只是覺得身為傳播教育工作者身負一定的使命感,希望培育出來的學生將來到社會上不要被標籤為「媒體是社會的亂源」。「媒體是社會的亂源」,這句話雖不見公平,卻道盡了媒體人須加快反省腳步,擇善堅持,身體力行。筆者嘗試的something different即是結合了傳播媒體之專業知識、訓練,與對人本社會、弱勢團體之關懷,最終形成了公益傳播、服務學習的效果。
校內自九十三學年度推動了服務學習導向─人本與專業知識整合計畫。其中之子計畫:基礎專業課程與服務學習結合之單元,正好契合了筆者一直以來的教學目標。由計畫中,學校提撥經費補助給學生。雖然金額有限,但對學生而言,學校重視這樣的價值觀,肯定他們所為,是一大鼓勵。
影像傳播學系「進階錄影製作」課程之主旨與目標是將攝錄影科技原理與各項攝錄影技術作實務演練,同時強調與提升攝錄影作為媒介創作表現。在這樣的課程設計之下,我們積極地與校外的公益機關團體尋求合作之機會,例如企劃與創作電視公益廣告影片。我們的目標在於培養與訓練學生媒體專業的知識與技術,能夠將一己所學與社會社區結合。我們尤其以公益機構團體為優先考量。通常公益機構團體因經費不足,維持都已勉強,更遑論有經濟能力製作電視公益廣告影片,而公益廣告影片卻又是強有力之宣傳方法。在此尷尬的情況下,我們的學生可以提供專業的media服務使得企劃與創作電視公益廣告影片變成可能。在雙方來往互動之下,我們的學生有了與社區社會的接觸,可以跨越學界的藩籬,使自己所學有所貢獻也有所反省與檢視;同時更可增進人際關係的歷練、自信心、成熟度。如此雙向合作是平等互惠,符合服務學習的精神。
關於電視公益廣告影片之製作流程方面包含前置作業、製作作業、後製作業、後續發展四步驟:
一、前置作業先讓學生分組,選定影片主題,並在與老師討論後,主動聯繫相關單位進行參訪與資料蒐集,目的在於熟悉欲製作之主題與了解相關單位的實際需求,盼能將此廣告影片確切落實公益形象之塑造或達成公益訴求。在資料蒐集、彙整與分析後,開始進行創意發想,在整個前置作業中與相關單位維持雙向溝通,提案最終須通過相關單位與老師之同意,企劃案才可執行。
二、製作作業包含甄選演員或相關人員、設計場景、道具,並進行拍攝。
三、後製作業包含剪輯畫面聲音、配置音效音樂旁白、動畫製作、字幕及特效製作。
四、後續發展包括召開檢討會議,學生需繳交一份檢討心得報告,而相關單位會為影片安排映演之機會與管道,同時於校內舉行成果發表會。
過去四年中合作的公益夥伴,包括了董氏基金會、財團法人張老師基金會、財團法人早產兒基金會、台灣海洋文教基金會、兒童福利聯盟、中華民國身心障礙者藝文發展協會、台灣蝴蝶保育協會、廣青文教基金會等,具體產出共計近二十支公益廣告。
凡走過必留痕跡。這些公益廣告皆已於網路上發表,其中不乏獲得全國性學生創作公益廣告獎項之肯定,影片更隨著由廣青文教基金會主辦的「圓、缺之間」身心障礙者影展到全省巡迴演出,所到之處皆引起熱烈的迴響。很多學生告訴筆者,他們覺得能將自己所學貢獻給社會上需要幫助的人,自己從做中學,可以真正體驗與落實身為一個現代公民之責任,因此非常珍惜與寶貴這樣的服務學習經驗。學生因為了解媒體的力量,所以更加地提升作為媒體人與社會公民的自我期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