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3-15 12:57:49
家庭諮詢專業在輔大之實踐
楊康臨(右一)參與團體活動情形。
楊康臨
「請問是兒家系嗎?我想做婚前諮詢輔導,我跟我女朋友交往十五年,我想要結婚…。」
「老師,你一定要幫幫忙,我女兒訂婚不到一個星期,心情不好又不想結婚了…。」
「老師,我想談戀愛,你知道我已經結婚了…。」
「老師,我先生每天回家只會看電視,很不長進…。」
「老師,你有空嗎? 有件事我們家已經煩很久了,自從我祖母過世後,為了房子,已經四年,我阿姨家一直跟我們要錢…。」
「你們婦女兩頭燒減壓團體怎麼開在白天?我們職業婦女怎麼參加?」「你可以來個別諮詢嗎,我們可以排時間?不用了,來不及了,我已經燒過頭了。」
家庭是個人生活及成長的溫床,也是遭遇困難時的避風港。台灣的社會向來重視家庭的價值,但是家人間的互動關係與其他人際關係相比,是親密的,是較私人的,因此對於家門內的實際狀況,外人是很難瞭解的。再加上文化傳統的影響,家醜不能外揚,清官難以斷家務事,所以家庭的事務,家庭的問題,基本上是由家庭自己設法解決,其次找親戚朋友,真的不行了才尋外援幫助。
因此,台灣人對諮詢專業的需求,相較於西方國家是少很多的,但是較少尋求專業的協助,並不代表不需要協助,只是家庭尋找外援,及專業人員的協助時,通常是問題比較嚴重了,或者家庭的生活已經受到影響,日常運作產生困難。另外一個較少尋求專業協助的原因是,大家將尋求幫助病態化,認為尋求專業人員協助表示自己有病。舉個例子,有一次新莊的新聞台來採訪兒家系舉辦的婦女減壓團體,我順口問了攝影記者,是否有興趣參加我們為社區舉辦的成長團體,這位年輕的男士馬上回答:「謝謝,我沒有病,應該不用參加」。這句話蠻能代表一般人對諮詢專業的看法。
但是,打開報紙,或各種媒體,我們可以發現有關家庭的議題層出不窮,引起媒體注意的家庭新聞,通常已經非常的嚴重,需要公權力的介入,如家庭暴力或兒童虐待問題。我不禁想問,到了這個程度才來協助,是不是太晚了?
輔仁大學為一天主教的學校,向來重視家庭的價值,而我們兒童與家庭學系更是致力於提升兒童的福祉,與增進家庭的關係。有良好健康的家人關係,才能孕育健全快樂的下一代,因此,我們兒家系希望以積極的,採健康與預防的取向,將我們的專業運用出來。兒家系有一附屬的托兒所,歷史已經很悠久有二十七年了,每天都有快樂的孩子以及關心的家長穿梭其中,我們在這個場域裡,在每天的互動中跟家長分享兒童發展與親職教育的資訊。這種專業諮詢的實踐是最自然的,不知不覺中,家長的問題或疑惑,甚至是心事都能獲得某種程度的抒解。
近一、兩年來,兒家系在獲得輔大以及教育部的支持下,更進一步在系上的附屬實驗室-兒家中心 (在輔大診所的旁邊),推動了對社區的諮詢服務,我們舉辦了許多的成長團體,讀書團體,前面提到的婦女減壓團體,我們第一次開辦時,有近百人來報名,讓我們感受到婦女對成長團體的需求。
除了團體的部分,我們也提供了個人與家庭的諮詢。個別諮詢的部分,讓我有較多的感慨,通常來談的時候,都是滿腹心事,稍微有點晚。我問這些來談者,為什麼會選擇來輔大諮詢呢?大部分的原因是他們相信我們的專業。輔大兒家系是少數提供家庭諮詢服務的學術單位。這點讓我產生了莫大的使命感。
藉由這個機會,我跟讀者朋友宣傳一下,當你或家人有心事或遭遇困惑時,請不要遲疑,我們願意聆聽。我們兒家系的諮詢預約專線是(02)29053605。
(作者為輔大兒童與家庭學系助理教授,專長於家人關係與心理適應研究、青少年與家庭以及家人關係與心理適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