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16 11:46:41
談「編劇人生」 黃大衛:曾經存款只剩30塊
記者張志妤報導
目前擔任自由寫手,從事編劇工作的黃大衛,也曾參與多部兩岸影視作品的幕後製作。身為進修部歷史系校友的他,15日回到輔大進行職涯分享。
今年30歲的黃大衛是一位自由寫手,從事編劇工作。也曾參與多部兩岸影視作品的幕後製作。從輔大進修部歷史系畢業多年的他,15日難得回到母校進行職涯分享。黃大衛一上台就開玩笑說,「看到我的身材(這麼瘦),應該就知道當編劇不好混吧!」
許多人對從事「編劇」工作,充滿著美好幻想,但黃大衛直言,「台灣一般戲劇,劇組加演員約30到40人,預算必須壓在100萬以下,光演員的薪水,就佔超過預算的一半。編劇在龐大時間壓力,薪水又低的情況下,寫出來的故事品質自然不高,有時連男女主角都沒時間增溫,就要想辦法讓他們在一起,因為預算不夠讓他們慢慢談戀愛。」
黃大衛分享,自己從小就喜歡觀察人,國文也特別好,到高二時,就下定決心成為一位導演。後來大學時,因緣際會接觸到編劇工作,從此展開了「寫手人生」。黃大衛說,自己23歲剛入行時,光一集的電視劇劇本,就在一個禮拜當中重寫了18次。更自爆,當時入行,因收入不穩,曾經面臨身上只剩30塊、冰箱只剩3顆芭樂的艱困處境。
提到編劇工作,黃大衛說,「編劇像是在『出選擇題』、找人的慾望。」有時也必須不斷切換自己的身分,扮演社會學家、工程師、心理學家、罪犯等,揣摩各個角色。
黃大衛俏皮的說,「編劇是最美好的工作,因為你可以將所有的慾望和幻想,在戲劇中一一實現。」也提到,比起作家、廣告人,編劇收入雖然是最高的,但風險也相對高,也許今年有一部作品被採用,可以立即賺到200萬,但之後2年可能完全沒消息,所以200萬必須要吃3年。有時,自由意志也無法發揮,因為商業考量等因素,必須犧牲原來的想法。
擔任編劇最大的挑戰,黃大衛則說,其實「最簡單的故事,就是最好的故事」,如何用一句話說完,就能說服製作人、導演買單,是很重要的。
「在你想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之前,你必須先做你不想做的事」練筆和文字是基本功。他分享,擔任編劇,無論是剪片、攝影等什麼都要會,也常常需要和時間賽跑,有時下午要拍了,早上還在趕稿,也是常有的事。
黃大衛認為,從事編劇工作「很吃生活經驗」,所以必須要廣交朋友,建立人脈,具備市場判斷力也相當重要,黃大衛強調,「編劇和科技其實很像,有時稍晚了一步,故事可能就已經落伍、過時,如何要想得比別人好、快、又特別,是一項很大的挑戰。」
活動結束後,黃大衛幫粉絲簽名,留作紀念。
黃大衛也鼓勵未來想進入編劇產業的學生,「編劇和工程師很像,最大的不同在於,工程師用程式驅動軟硬體,而編劇則是用文字驅動人心。」其實「寫故事的成本很低」,只要一支筆、一張紙就可以開始,如果能「拿生活來騙錢」,何樂而不為呢?
雖然影視產業的同仁常開玩笑說「上輩子做壞事,這輩子做影視」,但黃大衛說,知名編劇徐譽庭,熬了10年才因《我可能不會愛你》而被看見,自己堅持下去的動力就在於「希望」,黃大衛認為,就如同導演鄭有傑所說的「不是因為看到希望才要堅持,是因為要堅持下去,才有可能看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