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0-01 21:31:03
檢視憂鬱量表行不行?學生:有戒心
記者陳苡佳報導
9月30日學輔中心在文開樓三樓會議室舉辦,「從新生自我檢視量表理解憂鬱的表現」導師課程,讓老師從檢視量表去關心學生。
亞東醫院兼學輔中心特約精神科醫生陳秉彥說,新生檢視量表是來自台灣人憂鬱量表,透過封閉式問句算出學生心裡憂鬱分數,但是分數結果和學生實際表現卻有誤差。
講師陳秉彥與參加的老師(攝影/陳苡佳)
陳秉彥認為診斷性會談才是最適合導師瞭解學生的方法,但是這種診斷在實行上不太可行,原因是,會談是針對個人,要花的時間太長。檢視量表的診斷用歸類的方式,比較可行,但是個案有許多變異性,光是從檢視量表得出的資料太籠統。
講座上醫學院老師向陳秉彥提問(攝影/陳苡佳)
宜美宿舍管理員李紅珍說,參加這個課程的理由,除了對憂鬱情緒的議題有興趣之外,在最近的宿舍事務中,有遇到憂鬱傾向的學生處理退房事務,因此即便課程是專門給導師開設,還是報名參加,希望能幫助這些學生。
對於檢視量表的作用,劉璟嬋(日文三)說:「完全沒有用,那只是一種例行公事,不能面對面處理問題,沒有一對一被關懷的感覺,而且不知道看量表的人是誰,無法放下防衛去寫,也不知道有多少人會看到,會沒有安全感。」
法律系導師兼宿舍總督導的神父金毓瑋說,已經帶班三年,遇到有憂鬱症的學生無法提供協助,只好轉接到學輔中心,並鼓勵學生接受專業人員的幫忙。另外,金毓瑋不只使用學校的檢視量表,還會自己設計一份檢視量表,學生有些私人問題沒有寫出來,金毓瑋也會透過會談的方式,讓學生有發洩的管道。
提到宿舍的學生問題,金毓瑋說,在宿舍服務中心裡面,有宿舍培訓關懷組,讓有需要的學生,得到室友、修士、修女的幫助。
學輔中心希望透過這次的講座,讓老師瞭解憂鬱有哪些行為上或性格上的特徵,並且經過陳秉彥的臨床經驗,在面對患有憂鬱症的個案要給予什麼幫助,並且陪伴這些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