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3-07 14:18:15
劇本實務講堂 走進編劇世界
記者謝秉翰報導
中文系與就輔組合作舉辦了產業講堂,邀請到編劇魏嘉宏主講「從小說走向影音敘事」,與同學分享擔任編劇的實務經驗,以及小說與劇本的差別。
魏嘉宏目前是肥貓國際娛樂的總監,也在臺藝大擔任編劇講師,曾任《藍色大門》協調製片,多次入圍及獲得文化部(前新聞局)優良劇本獎。這次來談小說與劇本的差別,以及分享編劇的實務經驗,吸引對劇本創作有興趣的同學參加。魏嘉宏相信同學們都有好筆工,所以希望藉由分享,來刺激同學創作的慾望。
魏嘉宏提出許多問題讓同學思考(記者謝秉翰攝)
魏嘉宏並非一開始就是編劇,早期拍過電影,首部電影由屈中恆、劉亮佐、檢場主演,但最後發現自己不適合當導演,他說:「導演跟編劇不一樣,導演要征服、擠壓一大群人,包括演員、編劇等等,而編劇只要擠壓自己就可以了。」他並表示在電影產業中,有三大主創人,分別是導演、編劇以及製片,而導演拿到光環與名氣,製片拿到錢跟權力,編劇則什麼都沒有。魏嘉宏表示,寫劇本要弄清楚兩件事情,一件就是賣錢,另一件事是改變世界。劇本往往都有些理念可以一點一滴地去影響世界,這個力量是很強大的。
談及劇本跟小說的差別時,他表示,兩者差異很大,他說:「其實編劇是服務業,但是跟創作小說不同,小說創作是直接用『成品』服務讀者,但是編劇是用『半成品』服務導演、演員與製片,最終主創者是導演。」
小說與劇本的成本與市場差異也相當大,魏嘉宏表示,創作小說的成本跟電影相比少許多,但也市場要更大才不會賠本。所以創作小說比較自由,沒有太多限制,電影劇本的壓力就大許多,有人投資、花錢,最後勢必回歸市場面。他認為,台灣市場不好掌握,兩千三百萬人中,去電影院看的人口約四百萬人,而要符合這四百萬人喜歡的真的不簡單。他說:「要符合大眾口味,讓大人小孩都看得懂,取材就會侷限,所以才會看到如此多以愛情為主軸的電影,每部電影都有至少一條感情線,因為愛情很容易讓觀眾有感覺。」
分享會吸引許多同學參加(中文系提供)
他提供劇本讓同學們看,推翻了同學們原本對於劇本的觀念,曾鈺琁(應美二)說:「我以為劇本裡全部都是對話,沒想到還有動作以及其他細節,像是三角形、冒號都有自己的意思與用法,也認識一些專業語言,還有劇本的固定格式。」張家昀(應美二)說:「當初會想來是因為系上畢製也需要三分鐘的劇本,所以想來聽聽看,對於感性操作理論包含懸疑、意外及滿足印象深刻。」
魏嘉宏鼓勵對創作劇本有興趣的同學加入創作,建議多去參加比賽,為自己創造機會,像是文化部優質劇本徵選,每年都會選入30件作品,最後選出20件獲獎。他也強調編劇的自我養成十分重要,要多多看世界、關懷人群,不要封閉自己,這樣才會成為好的編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