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2-06 21:05:28
金鐘獎導演瞿友寧 暢談戲劇創作過程
記者葉俐緯、周映彤報導
十二月五日下午十三時三十分,影傳系邀請導演瞿友寧至文友樓一樓演講廳,分享自己的心路歷程,及明年最新上映電影「親愛的奶奶」創作過程。
一開始,瞿友寧用嬰兒「抓周」的習俗來比喻一個人未來的方向,其實早在童年時期就已經確立。瞿友寧表示自己小時候家境不好,爸爸早逝,由奶奶及媽媽一手帶大,但因媽媽工作繁忙的緣故,幾乎都是奶奶在照顧自己,奶奶的同事常常拿電影招待券給家裡,都是瞿友寧自己去電影院看電影,度過一個人的童年時光,所以在小小年紀就看過許多部電影,覺得可以在電影院找到自己人生的夢,也因此奠定往電影這條路前進的基礎。
瞿友寧大方地和同學分享戲劇的創作過程(記者周映彤攝影)
瞿友寧戲劇創作的才華,在二十歲那年拿到新聞局所舉辦的電影劇本獎時,早已展露無遺,且獲獎記錄不斷,瞿友寧把獎金又投入在拍電影這個領域,很幸運地在二十五歲時,完成自己的第一部電影,同時也是第一部在華納威秀(今為威秀影城)上映的國片;但這部片,卻遭遇到影評人很大的批評,也讓瞿導演面臨人生中巨大的挫折,有長達六年的時間不敢再拍片。
現場同學問瞿導演是如何度過這六年人生的低潮?瞿友寧笑笑地說:「那年代出現一種東西,叫二九九或三九九吃到飽!」其實,也是那段時間,才讓瞿導演發現自己缺乏什麼東西,需要加強什麼部分,現在回頭看,那些種種都是人生中的重要的養分。
瞿友寧親切地回答現場同學的發問(記者周映彤攝影)
不少同學好奇導演是如何創作出許多動人的作品,從早期的偶像劇《薔薇之戀》、《惡作劇之吻》第一部和第二部及今年獲得金鐘獎肯定的《我可能不會愛妳》等,瞿友寧大方分享自己戲劇的創作過程,從知道到學習,模仿到創造,鼓勵同學從自己身邊開始構思故事,找出那些與眾不同的地方,就是最獨特的作品。而瞿導演在度過自己的四十歲生日後,希望回歸最單純的感動,決定拍「親愛的奶奶」這部電影,想要記錄和奶奶相處的甜蜜回憶。
喜愛看偶像劇的王怡婷(新傳一)說:「我很好奇那麼多劇本是如何寫出來的,所以才想來聽聽導演的分享。」王思婕(日文二甲)說:「聽完導演的經驗分享後,讓我瞭解遇到挫折時,堅持夢想的重要。」辜莉婷(圖資二)表示,聽到導演的創作過程,才知道每部戲劇背後導演的付出與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