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介紹 | 聯絡編者
fju.gif



管理介面
發稿天地
編採討論
架站系統
Movable Type 2.661
串聯本站
串連本網站 (XML)
版權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歡迎非營利引用,但須註明出處和分享。


2010-12-30 05:20:58

比台灣人還了解台灣 鮑端磊神父專欄發表會

記者林穎鑫報導

在15年的歲月,可以累積些什麼呢?

鮑端磊神父〈Father Daniel J. Bauer SVD〉在The China Post每週出刊不同主題的專欄,15年間,總共寫了676篇文章。不單單只是寫專欄,15年的光陰,將近七百篇的文章,鮑神父用專欄記錄了台灣,而這些累積起來的文章不只是文章,卻是能夠讓大眾對於台灣社會的認識多了另一扇不同角度的窗口。

15年的專欄寫作紀錄歷史

1995年,鮑神父開始在The China Post從事專欄寫作,以一位外國傳教士及教育工作者的角色觀察台灣社會,並且深入事件,剖析事件內容。每週的專欄,記錄了台灣15年的社會,從1989年的六四天安門事件、1999年的921台灣大地震,到台灣社會中的大小事件,如教育、環保、族群、勞工、就業與職場、倫理等議題。此外,對於國際事件鮑神父當然也少不了關心,像是2001年的911恐怖攻擊事件,或是國際間發生的事件,透過鮑神父的專欄,對事件會有不同角度及不同層面的認識與見解。

將社會議題帶入課程中

除了在專欄上分享自己的觀點及看法,鮑神父在學校也會藉由課程,將一些社會議題帶入課堂,讓學生做討論及分享。鮑神父的學生徐瑜〈英文四〉說,神父常常在課堂上發紙條給同學,針對某個議題,分享自己想法。神父主要是希望學生在看待不同事件能有自己的觀點,透過課堂討論,學生學習到的不只是鮑神父的觀點,而是透過鮑神父所提出的議題,能夠產生自己的想法,並對問題做反思,仔細觀察事件始末,對問題做評估,從中學習並找到正確的社會價值觀。

鮑神父透過分享自己的經驗與看法,讓學生進一步去思考、討論,學生討論出各式結果後,再與同學、老師做分享,彼此對於議題或事件的內容上,又多了更多元的見解。

從不同角度看 產生不同觀點

發表會由五位英文系四年級的學生-陳乙杉、徐瑜、王韻雅、黃怡婷及劉乃瑜對於鮑神父的專欄來做發表。這五位同學從大一開始便參加「教育部偏鄉中小學網路課業輔導服務計畫」,除了每週固定透過網路與教學平台幫偏鄉孩童上課外,他們也利用暑假到台東陪伴偏鄉孩童,這個歷時四年的計畫,他們參與的經驗,使他們對於台灣的社會議題有更深一層的感受。

外語宗輔室輔導老師呂慈涵分配閱讀99篇專欄,從專欄來了解不同社會議題、分析社會現況,並對問題作思考與結論。五位同學在閱讀鮑神父所寫的文章後,分別針對不同主題做探討。

五位同學分別從種族、教育、主體思考、倫理以及大學生的社會倫理作為討論。透過這五個主題,就可以看出鮑神父的專欄主題的多樣性,再經由學生的分享,以學生角度去看問題,對於議題在解決上有不同想法,也多了學生自己在閱讀後所產生的新觀點,從年輕一代的角度看問題,對於社會問題的解決是一個良好的方式。

再來一個15年 繼續關心社會

外國傳教士對於台灣社會的關懷付出不少,鮑神父寫專欄也是一種對台灣的關懷。透過鮑神父所寫的專欄,不但能夠了解國際或台灣社會上的議題,透過鮑神父的文章,讓更多國內外的讀者能夠了解並且關心台灣社會。15年的歲月累積了,台灣社會的歷史,鮑神父打算再用下一個15年,以寫專欄的方式,繼續關心台灣。

DSC086501.JPG
發表會結束後的大合照(圖片前排中為鮑神父 前排右2為呂慈涵老師)

由 editer 於 2010-12-30 05:20:58 所發表
迴響
發表評論
















 
設為首頁 | 加入我的最愛
© 2005 Fu Jen Catholic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