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11-03 23:57:08
專業禮儀師 與同學說「生死」
【由左至右:宗教四歐仁光、萬安生命禮儀公司副總經理馮家莉、宗教系老師鄭志明、國寶服務公司協理段鴻毅】
記者沈佩儀報導
由畢編會主辦,就業輔導組協辦的「揭開那神秘的面紗-about禮儀師」活動講座,除了邀請到宗教系老師鄭志明主持,也請到國寶服務公司段鴻毅協理和萬安生命禮儀公司馮家莉副總經理這兩位專業人士來說明台灣的殯葬行業。
鄭志明說,台灣早就需要有殯葬教育知識的增進,因為有生就有死,這是人生必然的過程,所以殯葬行業其實是人生的禮俗事業。而以前人們把它視為禁忌話題,這是因為來自對死亡的不了解與恐慌,現在必須開始關懷與學習如何面對認識死亡,目前政府也開始注意到這方面,所以民國九十一年通過的殯葬管理條例中就明文規定了禮儀師需有其證照資格。
段鴻毅則表示,早期人們對禮儀師的印象都是較灰暗、負面的,但是其實禮儀師是在幫助往生者及家屬可以更安然走過這人生的最後一關。國寶是民國七十九年起家,培養喪葬專業經理人,在處理喪儀過程中,提供專業服務及諮詢,在面對家屬方面,則須取得信任及認同。提到女性禮儀師,公司會強調柔性訴求,對家屬關懷輔導。
服務人員進公司需有愛心與服務心,接受基本訓練,了解各個宗教的文化,從服務中培養慈悲心。「宗教慰藉」便是課程的其中一環,六周的新人教育訓練課程包含了解殯葬行業知識、文化素養和對往生親屬的悲傷輔導。
剛開始會有前輩帶領著實習,從助理升為禮儀師,除了實習與再進修外,也要經過公司的考核(包含主管評鑑、經歷、客戶滿意度等),才來決定是否成為禮儀師,而其中「服務態度熱忱」是最為重要。
這行業的挑戰就是長時間工作,因為通常接到案子時,就必須立刻到客戶所在的地方,緊接著就是大體處理及家屬情緒處理,與喪家協商相關治喪事宜等等,這都是要耗費很長的時間,因此在踏入時,如何跟家人溝通取得認同也是重要的。
從事這樣的工作難免會碰到有人問,萬一遇到另一個世界的東西不會害怕嗎?段弘毅表示,當時心中所想為何它就會相映出來。他說,心若正,你所面對的就是個菩薩。在服務時,心裡所想是善的,只想到要如何幫助他,就不會感到害怕。就自己的經驗,會覺得每場服務都是一個感動與生命的啟發,會體悟到某些事,人死後不過就黃土一坏。印象最深刻的是921大地震,當時在中寮服務,看到了設立的靈堂讓家屬有地方聚集,心理生理都有人陪同而不再是孤單的,這使他有很深的感觸。
馮家莉說,殯葬業其實就如同服務業,皆是服務人,並有溫度有感情,只是服務對象有的(失親家屬)可以發表意見,有的(往生者)無法有意見,但更因為如此,才要為他設想而將服務做到最好,來圓滿生命品質。
她又說,其實這行業是彈性大、包容力強的行業,需要善體人意的人。馮家莉本身是從廣告界轉戰,因為在這工作可以看到自己的腳步和努力,獲得成就感,在服務客戶時,也看到了形形色色的人生故事與感情,並從中學習如何活的更好、懂得珍惜。
由於萬安主要是在醫院系統服務,而各家醫院管理規定不同,馮家莉表示,在為家屬做服務時,任何設備的進駐都需要醫院同意,因此必須熟悉各家醫院的服務文化與互動窗口。
提到未來殯葬行業的發展,馮家莉說,它其實是可大可久的行業。殯葬禮儀可以表達一個人的故事,深入後其實就是在整理歷史。而現今社會的趨勢是個性化、高度感性化,如何將家屬所要呈現的發揮到最好,就是殯葬業所該做的。
鄭志明補充說,殯葬行業以往被擠到社會最邊緣就是因為對死亡的禁忌,但這是重要的生命教育,也是生死尊嚴大事。養生送死觀念的培養,除了活的人活的更好,也透過此行業,讓往生者得到更好安頓。
這次的講座總召毆仁光(宗教四)表示,選擇此題材是因為想要打破大家對宗教系既定的刻版印象,殯葬行業是個特別的行業,而且其實跟社會是很密切的,目前是第一次的嘗試,也期許以後可以多舉辦不同的題目來讓同學了解不同面向的事物。邱曉君(企管四)說,其實對於禮儀師等的殯葬行業剛開始是害怕的,但聽了之後就打破自己先前的想法,也接觸到了新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