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10-29 00:46:12
影評人李達義說電影 2005世界名片大展落幕
記者沈佩儀報導
輔大電影社2005名片大展活動從十月十七日到十月廿八日共進行兩個禮拜。放映期間,除了一連串的好電影與同學分享觀賞外,也會在影片播放後邀國內的電影導演和影評老師來開映後座談會,與喜愛電影的同學做進一步的電影交流。
十月廿五日播放的影片《正義難伸》便請到指導老師李達義來做映後演講。這部片的故事主要是在說發生於1976年的德州公路上有歹徒殺害警案被捕,1985年導演因緣際會認識了被關十一年的殺警嫌犯,發現另有隱情,因此運用電影拍攝手法,一步步抽絲剝繭,讓原本已被定罪的人證明是無辜受冤入獄。
李達義老師首先講解這部片特別之處在於它雖是紀錄片,卻有演員演出案發當時的場景,這是一般紀錄片所不太會使用的。
在台灣紀錄片,會認為這種手法是虛構出來,違反了紀錄片的本意,有造假之嫌,但是記錄片真正的定義又為何呢?李達義認為,電影所拍攝的影像通通可以稱作紀錄片,因為記錄了演員所表演出的一舉一動,紀錄片所追求的是現實,但現實被鏡頭抓下來後則變成影片,有了其虛構性和真實性。
完全用攝影機拍下的才是真正的真實嗎?他又說,其實記錄片擁有很多豐富的面貌,而「真實」也是多樣化的。李達義認為,以為唯有攝影機捕捉的畫面才是真實,這樣往往忽略了我們原本追求的真實意義。電影,包括紀錄片與劇情片等各類型,其實皆與真實之間都有一定的聯繫。
李達義也說,台灣記錄片拍攝困難之處,就是被拍攝者難以自然面對鏡頭,而拍攝者與被拍攝者之間如何建立良好關係更是處理課題之一,並且台灣紀錄片與非商業畫上等號,這代表它往往是不賺錢的,但是美國紀錄片卻有著商業性質,也需要在電影院上映接受票房考驗。這些都是台灣記錄片可以多努力的地方,好的紀錄片不在題材,而是觀眾被影片內容吸引而走入導演所要表達的意識中。李達義除了說明記錄片外,也讓同學在看電影時有更深一層體悟。
陳怡蓉(哲學二)表示,這次主題很棒,所播放的影片讓她感受到真實的呈現,也讓她對電影開啟了新觀點,甚至有想拍紀錄片的衝動呢。
【李達義個人小檔案】:
輔仁大學歷史系、紐約市立大學電影研究碩士、巴黎第一大學美學系DEA。現兼職台北電影節,平日從事翻譯及電影文字寫作。著有《好萊塢電影夢工廠》(揚智),譯有《閱讀好萊塢:解讀電影空間》(書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