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介紹 | 聯絡編者
fju.gif



目前線上人數
online
管理介面
發稿天地
編採討論
架站系統
Movable Type 2.661
串聯本站
串連本網站 (XML)
版權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歡迎非營利引用,但須註明出處和分享。


2005-05-15 13:00:17

緣起輔大 情繫八十系列報導一

今年是輔大創校八十週年,當我們重新回顧八十年來輔大的變遷與發展,可以溯及早期北京輔大的時代,到現在輔大作為一所台灣的天主教大學。輔大不只延伸了天主教辦學精神、提供優良的學習環境;更為東西文化交流開啟了一扇窗口,讓天主教精神可以在東方落地生根,與在地文化共同衍生出一種自由、開放的學風。如今輔大延續著它過去具有多元價值觀的特色,走在邁向國際化的大道上,輔大新一頁的歷史,正在撰寫中……。

在北平創校
擠身四大名校、庇護抗日師生

記者李昭安/楊舒晴報導

回溯輔仁大學建校歷史,一九一二年,天主教教友馬相伯和英斂之先生感到中國傳統文化與世界新知脈動接軌的急迫需求,因此上書羅馬教廷,請求來中國設立天主教大學。一九二五年,教宗碧岳十一世諭令本篤會到中國創辦公教大學,並親捐義幣十萬。於是美國本篤會聖文森會院便於北平開辦公教大學,先設大學預科一班即國學專科,取名「輔仁社」,聘英斂之先生為社長。一九二六年陳垣繼任社長,遵教育部規章,組織董事會,設正副校長,奧圖爾為校長,陳垣為副校長。一九二七年改校名公教大學為輔仁大學。

北平輔仁大學學術成就卓越,當時與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以及燕京大學並列四大名校。輔仁大學在四校中建校雖然最遲,但在德、美教授的領導下,擁有中西合璧的師資和課程特色,尤其在理工科和心理學方面獨佔鰲頭。一九三三年,德國聖言會接辦輔仁後附設「預防斑疹傷寒血清研究所」,該所生產的血清因在抗戰時期救助華北十幾萬患者,而名聞全國。

此外,北平輔仁課程開設以嚴格著稱,即使是必修科目,如沒有專門人才教授,也是寧缺勿濫,而升任教授,更是難如登天。當時各科系已實行雙語教學,更注重與社會實務的調查及實習,輔仁對紀律的要求,也可從每堂課都有專人點名看出。輔仁大學嚴謹治學,人才輩出,甚至培育出了物理學家鄧昌黎老師以及國際著名心理學家張厚粲教授。化學系畢業的王光英與物理系碩士班畢業的王光美兄妹,更是老輔仁的兩大名人,王光美成了中共國家主席劉少奇的夫人,哥哥王光英則成了鼎鼎大名的「紅色資本家」,還曾擔任過中共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的要職。在文壇方面,著名校友則包括了作家彭歌以及曾在輔仁受教三年的蕭乾。

在北平輔仁大學一九三八年開始招收女生之前,流行一個順口溜:「北大老、師大窮、燕京、清華好通融,輔仁是座和尚廟,六根不淨莫報名。」之後即使男女同校,但校內界線十分清楚。男生不能隨便進入女院,女生都由修女陪同到校本部上課,列隊走進課室,與男生分座,女生坐前面,男生坐後面,最後面還坐著幾個修女。由於學費為當時其他學校的八倍,因此女學生大多數來自官宦人家的千金,在修女的嚴格管教下每個儀態端莊,身穿藍布旗袍,手撐洋扇,氣質出眾,不少女學生成了外交官的夫人,或在國外知名機構任職,如英國BBC等國外電台。

一九三七年,蘆溝橋事件後北平淪陷。輔仁大學由於處在德義日軸心國租界區,得以繼續開辦,是一九三七至一九四五年間在淪陷區唯一受國民政府承認的大學,不少其他大學來不及離開北京的知名教授,轉入輔仁任教,成為師資鼎盛時期。對日抗戰期間,輔仁不但成為師生庇護所,還成為宣揚抗日重鎮「華北文化教育協會」的基地。

由 楊青 於 2005-05-15 13:00:17 所發表
迴響
發表評論
















 
設為首頁 | 加入我的最愛
© 2005 Fu Jen Catholic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