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1-15 15:46:15
聖誕禮讚 舞會軌跡系列報導三
輔大每年校慶皆會舉行聖誕點燈,九十三年與台北縣宗教藝術節活動結合,將聖誕喜慶擴大與台北縣民一同分享。
記者李昭安、劉怡君、楊舒晴報導
輔大九十三年的耶誕舞會以「軌跡」為主題,舞會構思呈現復古與創新雙元風格。主辦單位在入口處撘起了長帳棚,利用螢光燈的照射,讓參加者彷彿走入時光隧道。舞會一開場由雷射光及煙火揭開,立即點燃火熱氣氛。此外,也邀請潑猴、螺絲釘、XL共三個樂團帶來震撼的搖滾樂。五光十色的雷射光穿梭不斷穿梭著現場,精心設計的燈光效果襯托著動感的音樂,讓學生陶醉在其中開心的跳舞。據主辦單位負責人表示,中美堂當晚湧入接近兩千人。
「輔大舞會的燈光很炫,沒想到會有那麼多人,」醫學二林洪豐表示,以前就久聞輔大舞會負有盛名,親身經歷以後果然覺得名不虛傳。新傳四陳致良表示,舞台以及燈光設計風格讓人感覺很前衛,搖滾樂團的演出也相當精采。
最後,歷時三個多小時的聖誕舞會在五彩繽紛煙火的施放下,伴隨著學生的倒數聲,劃下句點…。
禮儀之夜開先例 領帶裙子高跟鞋
「輔大聖誕舞會」在各大專院校之間享有盛名,是值得輔大驕傲的特色。輔大開風氣之先,在原本只能偷偷辦舞會的民國六十八年首先舉辦「禮儀之夜」,引領舞會風潮;後來更在民國七十九年由輔大學生聯合會接辦舞會,擴大舉辦聖誕舞會慶祝活動,創大學通宵舞會之先例。
現在出社會的校友們聊起輔大,總還會記得當時輔大聖誕舞會的盛況,而且當年的聖誕舞會不只吸引校內同學參加,許多校外同學也都是慕名而來,造成一票難求的情景。民國八十四年時,一張票價五十的門票,還曾經在外面「飆高」賣到三千多元,中、南部的學生也因此頻頻向輔大學聯會預約購票,網路上大家更是熱烈討論今年通宵舞會何處去。
輔大校風一直以來都相當自由,所以早在學校正式舉辦聖誕舞會之前,各系之間其實很早就開始大小舞會林立,文園、輔園和心園等場地,常常都被包下來做為「私人舞池」,或是乾脆在各系辦「關起門來」自己high翻天。直到學校正式舉辦聖誕舞會後,各系的學生也開始往中美堂聚集慶祝,將舞會熱潮推向高峰。
輔大一向給人學風自由,充滿異國文化的天主教學校形象,這樣的印記,或許來自於輔大的舞會。校長黎建球表示,民國六十七年他擔任訓導長,那時全台灣的大學是禁止辦舞會的,所以大學生總是在校外租空地偷偷辦起舞會。
在當年的全國訓導長會議中,他便提問:「為什麼政府要限制大學生辦舞會?」,想不到當時身為主席的行政院長孫運璿,對開放辦舞會大大地支持,並且還請教育部去找禁止辦舞會的法令,「最後當然是無法可管啦!所以輔大在隔年就開辦全國大專辦舞會的先例。」他說。
民國六十八年,同時是輔大五十年校慶當晚,就舉辦了取名「禮儀之夜」的舞會,並且為了保持舞會的純淨,規定男同學要著西裝打領帶,女生要穿裙子和高跟鞋,「當時如果男生因為太熱或不習慣把領帶拆掉,可是會被趕出會場。」他說,當時還請教官來擔任安全管理的工作,在舞池外只放置茶水,並且控制舞會在三小時內結束。
當時的聖誕舞會,形式有點像一場學校宴請畢業生的晚宴,由校長羅光擔任男主人,並請校長秘書擔任女主人。為了舉辦這個舞會,還請外交部來說明國際禮儀,教同學使用刀叉和跳國際標準舞,舞會當天除了提供西式晚餐之外,還邀請BAND來演奏,黎建球描述來買舞會門票的人潮之多,人龍將近有一百公尺長,從焯炤館延伸到理學院圖書館,幾乎把輔大的校門都擠滿了。
憶起從前,從當時全台最年輕的訓導長黎建球手中,開啟了輔大學生藉由正式服裝、國際標準舞以及DISCO參與舞會的一扇門,除了讓輔大自由風氣不徑而走,更成為許多畢業校友共同的回憶。
人潮擠爆中美堂 輔大平安夜未眠
在民國七十九年第一次由學聯會籌辦的聖誕舞會中,不僅大家一起狂歡到天明,還上了隔天的報紙,造成轟動。民國八十二年畢業於輔大會計系,目前任職於台灣證卷交易所的校友劉湘國,當時擔任活動部部長,負責聖誕舞會的整體規劃。談起當時舞會的盛況,他說:「我還記得當天凌晨一點半時,中正路上都還塞滿了車,從輔大一路熱鬧到新莊國中那邊。」
教務處招生中心組長張吟宇說,輔大從前在每年十二月二十四日當天,都會先舉辦彌撒再開聖誕舞會,所以常常舞會都是「通宵」舉辦。僑外組組長林銘雄回憶,「當時因為宵禁,三點以後不能有任何活動,所以大概凌晨三點舞會結束後,就會放靜態地電影活動,一方面也是顧及學生的安全,舞會活動一直到早上五點才畫下句點。」
現任輔大國際學術交流中心主任的林維國,曾經擔任第一屆學生聯合會的會長,他表示,當時社會風氣尚未完全開放、解嚴也剛結束,學生自治組織自己舉辦舞會已經是一件大事了;再加上校外學生耳聞輔大俊男美女多,因此都想來一探究竟,「排隊等著入場的隊伍,也從中美堂一直延伸到第二個圓環」。
劉湘國說,當年輔大的聖誕舞會辦成功後,幾乎那幾年校外人士講到輔大都會直接聯想到聖誕舞會。當時的盛況除了從中美堂內像沙丁魚般擁擠的情形可以看出外,他也表示,當天因為一票難求,大家還嘗試想從牆壁的氣窗爬進去,雖然請來體育系五十位的壯丁當保鑣,但最後出入口的壓克力板還是被擠破,而且光是中美堂牆壁剝落跟椅子被踩壞所賠的費用,就有七、八萬元之多。
僑外組組長林銘雄在課外組任職將近十年,從他擔任第二屆的學生議員開始接觸舞會,直到去年他調職到僑外組,每年的聖誕舞會他幾乎沒缺席,「這樣的情感是很複雜的,每年會換一批同學來辦舞會,幾年會換一批主管,看著舞會每年舉辦,可以看到很多人的想法不斷激盪。」他說。
舞會定位再思考 發展天主教特色
在二十五年後的今天,舞會不再是學生交流的唯一媒介,當校園舞會漸漸式微,黎建球說,舞會在他的年代,具有導正社會風氣的意義,「舞會不應該變成一個行事曆上的傳統,當舞會不再代表輔大,舞會的價值需要全校共同來重新檢視。」他說。
林維國表示,現在輔大的聖誕舞會如果要比「炫」,一定炫不過外面所舉辦的的舞會,所以舉辦的規模和參加人數才會不如往常。他建議聖誕舞會規模不必大,但卻必須表現輔大的特色。如果將無法回家過節的外籍學生、中南部學生做為目標群眾,就可以考慮用宗教的角度舉辦聖誕舞會,除了能給在外遊子溫暖的關懷外,也能融入天主教精神,突顯輔大特色。
林銘雄則說,「在多元社會中,去塑造唯一是困難的」林銘雄說,他常常會遇到學生方面想尋求多元創新,而學校卻必須要連結天主教的辦學精神,兩方的衝突權衡,正是他擔綱的角色。他表示,多元是輔大很珍貴的資產,「在選擇特色和唯一的同時,多元時常會被排除在外。」他說明,尊重差異,透過交談和交換意見中了解彼此才是達成共識的不二法門。
劉湘國曾受學弟妹之邀回輔大跟學聯會學弟妹交流辦活動的經驗。他認為,學生活動是一種氣勢的累積,當時聖誕舞會之所以能成功,是因為氣勢醞釀已久;現在變成一種常態後,學生反而會不懂的珍惜,「或許七、八年後輔大的聖誕舞會沒有了,反而會讓學生開始思考,是不是應該重新再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