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6-08 18:23:57
「今日社會論壇」剖析媒體與社會現象
記者胡閎崴報導
由社會文化研究中心所舉辦的「今日社會論壇」,6月8日下午在利瑪竇大樓六樓社會文化研究中心舉行,邀請影像傳播學系系主任林維國,針對現今台灣媒體與社會現象進行分析,與現場聽眾交流意見,場面十分熱絡。
如何不讓媒體隨意操縱民意?林維國表示,現在所謂的「民意」,很多是由媒體或政治人物所建構出來的「假民意」,如果要讓主流民意不受這些力量左右,必須先提升社會大眾的媒體素養,重新定位、瞭解民意在民主社會的角色,才能捍衛「真民意」。
關於民意調查的部分,林維國認為,民調並非「神主牌」,但可適時給予政治人物警惕,現在的民調不被信任,是因為受到有心人士的操作,導致社會大眾視民調為「洪水猛獸」,其實民調只是一個工具,如何讓這個工具發揮功用,就得看使用的人了。
對於林維國的講談內容,聽眾反應熱烈。張志堅(法學二)問到,「是否該管制媒體,而非只是要求人民提升媒體素養?」林維國回答說,要提升媒體素質,一定要三管齊下--媒體自律、人民與政府的適度監督。人民如果想要監督媒體,就必須提升媒體素養,才能不受媒體操控。
陳聖林(餐旅二)問到,「新聞媒體價值觀偏頗,難道媒體人無法扭轉情勢嗎?」林維國回答說,媒體工作常會遇到兩難問題,理想不是簡單的堅持就能達成的,當媒體工作者能了解理想與現實之間的關係,並找到平衡兩者的方法,才算是過了這個難關。
這次論壇使與會聽眾對媒體與社會的關係更加清楚,魏如萱(英文四)說:「在這次論壇結束後,對於民主與民意的運作有了更深入的瞭解。」
說穿了我們學者根本沒辦法提出任何可供實行的具體方案,不用林主任回答,在傳播三系隨便找個學生都能聽到類似的處理方法,但問題是,這種答案真的是答案嗎?答案是否定的。林主任的答案僅是所謂的「標準答案」,是讓你考試得高分的答案,而不是處理事情的辦法。
並不是特意要責備林主任,畢竟換個人來說,終究沒有人敢在學生面前說出「現在的台灣,辦不到」這種血淋淋卻又毫不保留的話,只是希望同學們往後在接觸媒體識讀等座談或是學理時,可以好好思考這問題,當學術和實務終究只是認識卻些互不理解對方的鄰居時,為什麼他們就是無法成為親家?事實業界太過現實?亦或是學界不夠努力?或者,在做出這些指控之前,有沒有人想過,僅是治標不治本的搖旗呼籲,或許從年輕一輩開始做起還來得更有希望。
──確實遵守「紅燈停、綠燈行」的人,是掌握無限未來孩子們,與其研究成年人不遵守交通規則的種種因素與逞誡條例,還不如想辦法讓孩子們永遠願意遵守這樣的交通規則。
真的很謝謝我們新聞網每天的好朋友的回應。您有幾點言論我是贊成的,例如學界和實務界之間到底是親家還是不認識的鄰居,我觀察目前二者,至少是台灣的傳播界,是「不太認識」對方的。學界而言,當然也有為了「知識論」出發,即追求真理和研究不必然全靠日常實務經驗,否則有時反而為細節所遮蔽,無法見到人類問題的根源的這種看法。無論如何,我是主張二者要「多熟悉一些」,至少有部分學者應投身於現實的改造,發揮一些「向理想靠近」的力量。
但有部分我們的每天好朋友的說法,可能我建議去聽一下我全程1個半小時的內容,再下判斷也不遲。我的建議並不是「標準答案」,也不是為了同學考試拿高分 (我不開補習班也不負責學生必上研究所),而是在了解台灣電視生態生病之後,提供「可以實行」的解決方案。如我當時內容所說,純然「道德勸說」和「媒體自律」是無效的,因為「收視率」捏住了所有電視從業人的咽喉。所以,從三方同時著手,其一,「媒體自律」雖成效不彰,但仍必須要求,其二。閱聽大眾一定要自我覺醒,學界也一定要推動教育閱聽人的「媒體素養」,讓大家,甚至自小學開始 (這和我們每天的好朋友觀點是一致的,從小做起),就有一定的「正確解謮媒體」和「監督政府」的能力。其三,政府公權力在閱聽大眾的監督之下,也要發揮公權力,所以NCC的未來對台灣傳播界的發展,是很重要的,但同時,我們也要監督NCC。
民主,不就是這樣的公權力運作和公民自發、監督的機制所形成的嗎?
改革不能也不是一天工夫,經年累月的持續努力是必然的。台灣在過去威權體制下的一言堂媒體當然不可取,且已成歷史;但現今的「亂象」,其來也不過十數年。如果改革方向正確,我們再努力十年,台灣的傳播界就更有希望。我並非否定我們每天的好朋友的話,而是只想說,在理想和現實之間,是個人堅持到底的一種藝術,對整體人類社會而言,則依賴主事者和大眾堅持到底的方向正確的政策和執行。所以,我不會說,「現在的台灣,辦不到」,因為,我們需要的不只是現在的努力,還有未來。只是,不要把頭背過去,走開,問題不會自已消失的。
林維國
由 林維國 於 2006-07-04 18:21:39 所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