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2-19 16:04:48
台日媒體差異 日本教授告訴你
記者李佩恩報導
18日下午,由傳播學院主辦的「台日學術交流系列講座 X 傳播、歷史與社會的交融」系列講座,於文華樓舉辦了第二場─日本重大新聞事件的歷史,邀請到日本立教大學 井川充雄教授演講,講座全程以日文演講,現場配有專業口譯,幫助同學更加了解教學內容。
講座的開始,井川充雄介紹了日本的媒體,他說:「日本媒體的特性,是會自己創造事件、創造新聞議題的,而日媒的製作議題方向,可以大致分為四項,募款議題、社會福祉事業、文化與科學技術以及體育賽事這四項。」
首先由募款議題開始介紹,井川充雄表示,日本於明治時代開始有了報紙的出現,而報社的林立也造成了報社之間的競爭與比較,當有天災發生時,報社都會自發性地發起募款活動,募款的金額也變成了彼此競爭項目之一。
但這樣偏離新聞工作者使命─「傳達真相」的情況,反而把人民與人民之間的距離拉近,成為了一個同情共同體,他說:「報社這樣臨時性的募款活動,搭起了讀者與受災戶之間的橋樑,而這樣的傳統甚至延續至今天,如2011年311地震時,各家媒體都有發起『日本加油』的募款活動。」
之後介紹常駐性的社會福祉事業,井川充雄表示這是由大阪每日新聞社自1910年開始的新聞議題活動,之後也被各家媒體仿效,例如公營電視台NHK的歲末互助節目,與民營的日本電視台的「24小時TV」,當天所有節目皆會停播,僅播出慈善節目,而在今年的節目中,更募集到了9億3695萬日圓的善款。
井川充雄介紹今年的 24小時TV(攝/李佩恩)
文化與科學技術議題,井川充雄舉了故宮博物院與日本媒體的合作當例子,他說:「故宮博物院的珍品在今年夏天於東京國立博物館展出,但這個活動不僅止於博物館方的協助與辦理,各家媒體皆予以投入和參與,製作多樣化的節目,讓日本各地的民眾都能夠欣賞到來自台灣的收藏品。」
講座壓軸為佔據日媒最多分量的體育議題,尤以棒球最為風行,井川充雄以棒球與媒體之間的歷史開始介紹,他說:「棒球於1872年傳入了日本,由日本一高開始往各家學校擴散,但在當時頗有影響力的報社『東京朝日新聞』,卻於1911年發表了野球害毒論,批評學生沉迷於棒球、荒廢學業,以及某些私校以此作為譁眾取寵的招生介紹等。」
井川充雄接著說:「但這樣的批評並沒有使其他報社跟進,1915年大阪朝日新聞甚至舉辦了『全國中等學校優勝野球大會』,也就是今日的夏季甲子園,而1931年時,台灣嘉農也打進了決賽,獲得亞軍;比賽曾因二戰而中止數年,但於1946年後即繼續發展至今。」清楚的敘述了棒球興起的歷史背景。
井川充雄介紹夏季甲子園歷史(攝/李佩恩)
而日本職棒的發展,亦與日本媒體有著相當大的關聯,井川充雄表示,日本職棒的產生,與讀賣新聞邀請貝比魯斯至日本進行友誼賽有著很大的關係,他說:「1934年貝比魯斯蒞臨日本,造成了相當大的旋風,為了與美國好手進行友誼賽,促成了『大日本東京野球俱樂部』的產生,也就是現今的讀賣巨人隊,在這樣的影響下,1936年日本的職棒正式誕生。」
講座結束後,現場有多位同學提出意見與井川充雄教授交流,甚至有同學用日文直接與教授進行問答,現場氣氛相當熱絡,而對於這次的講座,李孟穎(日文四)表示,一開始是因為講座有中日對譯的部分而參加,但在過程中也吸收到許多日本傳播與媒體的歷史,覺得收穫良多;其中對於台灣與日本的媒體差異最感興趣,也是因為今天的講座,才了解到媒體之間的差異這麼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