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介紹 | 聯絡編者
fju.gif



管理介面
發稿天地
編採討論
架站系統
Movable Type 2.661
串聯本站
串連本網站 (XML)
版權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歡迎非營利引用,但須註明出處和分享。


2010-08-15 09:17:44

前輔大副教授謝錦桂毓出書 校友齊站台分享震撼教育歷程

記者蕭曼卉報導

身為紀錄片主角,引起廣大迴響的前輔大英國文學系副教授謝錦桂毓,於8月14日晚上7時,在台北誠品敦南店一樓舉辦「做自己就是最深刻的反叛」新書發表會。現場由中央廣播電台DJ詹婉如擔任主持,並邀請謝錦與紀錄片導演崔永徽一同對談。

會中謝錦桂毓用分組討論和問答的方式,不斷激盪聽眾思考自己生命的意義,讓聽眾直接體驗紀錄片中的課堂氛圍。除了謝錦桂毓的學生外,更有許多被紀錄片感動的觀眾到場參與,開場前30分鐘便已座無虛席,甚至有不少聽眾站在走道,場面熱鬧非凡。

謝錦桂毓是輔大英文系的國文老師,三十多年來將被一般學生視為「營養學分」的國文課,變成一堂淬鍊人生意義的「生命成長訓練課程」。謝錦桂毓認為,「人怎麼被理解,就怎麼被設計;人怎麼被設計,就怎麼被對待。」而台灣和大陸的教育中,都是以追求現實利益為目標,沒有把「人」放在第一本位;以致於父母和老師只會要求孩子考上好學校、找好工作,把「賺錢」視為最終目的。如此一來,人們沒有更高的理念跟方向,只會迷失在物質文化當中,丟失了真我。而如何讓這些迷途的靈魂覺醒,找到靈魂回家的路,以及屬於自己生命的意義,正是他多年來努力的重心。

提到要怎麼樣才能「做自己」,謝錦桂毓表示,首先要確認「自覺」,也就是確認自己的生命是獨立完整、獨一無二且有意義的。另外,每個生命都有自己的特質,唯有遵循自己內心直覺的喜悅,才能弄清自己的生命特質,找到人生的出路。他進一步強調,這個過程並不容易。因為出生至今,或在知情或不知情的狀況下,有無數人將我們要的或不要的東西塞進來,形成了我們內心的雜音,與我們真正的想法進行拉扯。所以,我們要先靜下心來,一一分辨這些雜音,才能釐清自己真正的想望,然後勇敢跨越出去。

然而,人類天生就對「失去」有深切的恐懼,常常為了保有安全感而害怕往前邁進,固守在原本的小圈子中,逃避自我。因此,我們必須常常練習面對自己、以「愛」穿透進自己與他人的城牆,即使帶著恐懼也要勇敢踩出自己生命的邊界,等到有結果後再回頭來省思,這是否是自己所要的。對於這個過程,謝錦指出是一個優化生命的過程;它沒有終點,只是不斷回到自己身上,發掘自己的志業、尋找自己生命中的對手。

針對謝錦桂毓的教學方式,校友崔永徽表示,謝錦桂毓是她人生至今碰到最特別的老師。一般老師在上課時,都遵照著一套「信念系統」,不管學生認同與否,將自己的價值觀壓諸在學生身上。不管是再開明的老師,學生在教室裡,總不免得壓抑自己。但在謝錦桂毓的課堂裡沒有所謂的主流思想和標準答案,而是真正將教育回到學生身上,讓他們受到真正的尊重。

英文系校友鄭欣恩說,謝錦桂毓的課是一種生命的體驗。他不會像一般國文課一樣分析文句結構、朗讀背誦,反而重於內容和感情的分享,讓學生從文章中去省視每個人物的人生,尋找生命的意義。她認為,謝錦扮演的角色與其說是老師,更像是一個心靈的引導者。他不會給你一套答案,而是藉由問句去引導學生,常常在看完一本書或文章後就問學生「你有什麼感想?」、「你為什麼這麼覺得?」等等,讓學生自己去思考,從而發掘自己內心的問題。

同為英文系校友的洪珥華指出,當年上課的時候很辛苦。每堂課都有很多文章要看,還要小組討論講綱、上台發表,暑假更得閱讀一本本小說或詩集,然後到課堂上彼此分享。在那過程裡,謝錦桂毓總能從每個人的感想中,捕捉他們各自的生命本質,逼迫他們正視自己。

中文系校友林怡君則表示,她當初是因為輔系英文,才會上到謝錦桂毓的課。謝錦桂毓讓她學會最重要的事物就是「質疑」。雖然硬生生面對、穿透自己的當下非常痛苦,但謝錦桂毓不會放棄每一個人,一直秉持著相同的信念,守護學生的每個瞬間,讓他們產生處理和面對的勇氣。

謝錦桂毓已於2008年退休,但目前仍帶領多個讀書會,同時也在輔大心理系開課,繼續推行他的教學理念。對於自己的作為是否能改善現在的教育風氣,謝錦桂毓強調,他從來沒有期望世界會改變。如果真的有想改變世界的人,必定是對世界有諸多不平,想將世界納進自己的想望,那才是痛苦的根源。但是他相信,只要自己改變,世界就會跟著改變。

由 fju-pr 於 2010-08-15 09:17:44 所發表
迴響
發表評論
















 
設為首頁 | 加入我的最愛
© 2005 Fu Jen Catholic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