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5-12 22:48:51
死刑廢存與否 《缺席》紀錄不同的聲音
記者劉靜怡報導
法律系於12日邀請了台灣廢除死刑推動聯盟,在進修部大樓6樓舉辦了廢除死刑的紀錄片觀賞及映後座談會。
紀錄片《缺席The Empty Chair》以晚餐桌前的那張空椅展開序幕,空椅象徵著慘遭殺害,再也不能與親人共享天倫的一條生命。片中舉了四個案例,透過訪談死囚、典獄長、以及被害者家屬等,說明每個人因不同的背景、價值觀、情緒與對於人性尊嚴的信仰,面對失去摯愛之痛,每個被害者家屬看待死刑的立場不同。
受邀前來演講的作家張娟芬說,影片一開始用空椅子的方式呈現「曾經擁有,但後來永遠失去」的一種感受,片中的案例皆表達對於廢除死刑的正反意見。令她印象最深的案例是一個女兒被殺死的婦人,這位媽媽贊成死刑繼續執行,並表示如果死刑可以減少犯罪,那麼也可以減少受害者家庭的增加。
但是張娟芬認為,很多歐洲國家已經廢除死刑,而他們的犯罪率其實並沒有上升,所以死刑並不是減少犯罪的必要方法,並且在司法方面還有很多問題會影響死刑的執行,像是量刑輕重以及是否能確定罪犯的認罪是正確的。
張娟芬也提到,被害者家屬在司法制度中佔什麼角色?對於被害者家屬應該同情到什麼樣的程度?她認為,對被害者家屬應該要有一個完善的照顧,不能只是用一個死刑的理由給受害者家屬「塞奶嘴」就解決了,而是要有一個更完善的社工系統來做為配套措施,而不是單單一個死刑而已。
台灣廢除死刑推動聯盟執行長林欣怡說,除了希望廢除死刑之外,也應該要找出一個真正能替代死刑的方案,目前的「無期徒刑終生監禁不得假釋」的方案其實是不夠好的。她舉出德國的案例,德國的監獄讓這些無期徒刑的罪犯滿15年後,會給予罪犯一個假釋的機會,且他們以如何幫助這些罪犯在假釋出獄之後適應接下來的生活為目標。對此,張娟芬也提到,她贊成有假釋,但假釋並不是僅給予罪犯一個條件回到社會,應該是要評估一個將要被假釋的人的狀況,並適當的給予幫助。
蔡佩均(法律四)說,這樣的活動很不錯,以往都是聽老師在說廢除死刑的事情,這次在看過廢除死刑的紀錄片後,再透過台灣廢除死刑聯盟的說法,其實是有很多地方值得更加思考的。
如果終身監禁的費用,都由這些保護罪犯團體來出,就沒問題。
想想安親班老師被殺害的案件吧,放出來,是在害死一個人。
你們只會把責任推回給社會,只會嘴上說說,讓自己出名是沒有用的。
死刑犯應該都放到你們家,讓你們好好感化他,無法感化,也只是你們受害,別害到無辜的人。
由 守法的民眾 於 2010-03-30 05:07:35 所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