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3-31 15:12:05
博物館所走向社區 分享「我們與新莊文化資產」
記者游翔意報導
博物館學研究所三月三十一日上午在朝橒樓四樓舉行展覽規畫課程的學生學習心得分享活動,主題是「我們與新莊文化資產」。出席的包括所長劉婉珍、副教授陳國偉、響仁和負責人王錫坤、新聞傳播系講師許順成以及博館所「博物館展覽規劃」、「博物館展覽設計與製作」課程研究生。
所長劉婉珍(左)及副教授陳國偉主持學習心得分享活動。
研究所二年級的學生分享關於「響仁和鼓文化會館」展覽的內容與心得,從資料收集、問卷調查、實地參觀、企畫案撰寫、實際執行展示、規畫教育活動、人力管理到外部補助資源等,都做了評估與報告。研二並在現場展示響仁和鼓文化會館的模型。
響仁和位在新莊市中正路,自創辦人王阿塗開創以來已有八十年歷史,現由長子王錫坤承襲父業。著名的表演團體如優表演藝術劇團、朱宗慶打擊樂團、漢唐樂府等,或是宗教寺廟如佛光山、法鼓山、保安宮、孔廟等,甚至連日本、印度、馬來西亞、歐洲、美國都指名使用響仁和所製作的鼓,響仁和讓世界聽見了臺灣的聲音,是重要的文化資產。
王錫坤與鼓(圖片來源:響仁和鐘鼓廠)
王錫坤表示,鼓的製作需要天氣配合,都要趁天晴時曬乾木頭,如果突然下大雨,就要快點收起來,否則鼓打沒多久,皮就會變硬,聲音也會變得悶悶的。別人的鼓,聲音可能是下降的,但響仁和的鼓聲是上揚的,也許旁人無法分辨哪種才是正確的鼓聲,但是自己認真的去做,直到敲出理想的聲音。
楊敏慧(博館研二)說,不管技藝多好,最重要的還是態度,響仁和鼓可以贏人,就是因為王師傅的用心,才可以不斷創新與傳承。傳統技藝非常需要社會的肯定,不是金錢上的支持,而是文化價值上的肯定。
研究所一年級學生則提出「我們眼中的樂生」樂生療養院的報告,重點包括漢生病史、樂生活、走過樂生、我們能為樂生做什麼等。一般人聽到樂生,就會想到「痲風病」,其實這是由痲風桿菌所感染的疾病,稱為「漢生病」,雖然傳染力低,但是由於可能會造成外貌無可彌補的缺陷,如皮膚潰瘍、斑塊、肌肉萎縮、鼻塌陷、兔眼等,所以長久以來漢生病患常受到社會排擠。近年來,因為捷運新莊線施工問題,樂生療養院的議題漸漸受到矚目。輔大醒新社自三十年前就開始有志工進入樂生幫忙,幫助院民走入社會。報告中除了介紹漢生病,也提到保存與否的爭議、社會福利問題、安養照顧問題等。其中一段樂生院民的模擬災難逃生影片,顯示新院區在設施與院民安全上的隱憂。
這份報告致力於從鄰近社區及校園推廣建立對漢生病的正確認知,也尋求樂生院區使用的新方向。例如從高雄橋頭糖廠的例子中所得到的靈感,發現樂生也可以開放為各領域展演或創作的空間。在這場研討活動中,博物館所師生甚至提出響仁和展示、樂生療養院址發展成為鼓打擊與練習空間的構想,構成新莊極富特色的地方文化。
所長劉婉珍說,博物館研究所是一個平台,希望可以藉此把資源相連結,他們要做的不只是一個展示的空間,而是回到博物館人的關懷與專業,更希望可以發展出博物館群的概念,整合各方文化資產。她時常告訴博物館學研究所的學生,要有「一心、二Q、三會」再加上批判的精神。一心是指「專注的心」,二Q指「EQ 和 CQ --Emotional Quotient and Creative Quotient」,三會則是「會做事、會讀書、會玩」。
新傳系社區媒體《新莊報導》指導老師許順成表示,同學的資料及分享做得相當好,但是可以再加入當地居民訪談的資料,和他們有更進一步的互動。新莊有很多資源,輔大可以結合新莊歷史和資產,共同推動城市文化行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