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7-15 16:19:50
張思恆基金會 傳播大傳之愛
文友樓電室攝影棚落成時張思恆神父(右二)陪同于樞機剪綵(大傳校友鄧興攝影)。
記者劉怡君報導
「一頭白白的髮,手裡總是握持念珠,神父高大且厚實的身軀,走路看似若有所思,最愛刁根煙斗。」每當輔大大傳人形容印象中的某位神父,第一到九屆大傳系的校友,一定不會認錯這樣的特徵。他是輔大大傳系的創辦人、首任系主任張思恒神父。這也是財團法人張思恒文教基金會創立的緣起。
張思恒基金會是輔大大傳系校友感念張思恒神父對於大傳系奉獻而成立的。
基金會原本只獎助校內,提供輔大傳播系學生清寒獎助、急難的申請,及補助傳播系所的活動。基金會在二○○○年進一步向社會宣告,規劃設置目前受傳播界日漸重視的「思恒獎」,獎助在傳播界(如電視、電影、廣播、報紙、雜誌、廣告、公關、攝影、後製作等)工作十年以上,想繼續充電進修的人,每名二十萬元。進修方式不限,包含研究、旅遊等。完成後由基金會安排進行公開演講,與社會大眾分享考察心得與感想。歷屆得獎人都是傳播界菁英,包括北京奧美廣告董事長莊淑芬、天下雜誌總主筆吳迎春等,有人形容說,思恒獎在傳播界的地位相當於終身成就獎的前一個獎項。
基金會董事、現任輔大新聞傳播學系講師許順成表示,張神父對於人文社會科學的涉略很廣泛,他認為傳播是兼容並蓄的知識,並不限於新聞界,所以當初基金會設定思恒獎的獎助對象,也不限於輔大校友或是新聞人。許順成說,先前有一位資深的出版人獲得思恒獎,還因為自己不是輔大校友和新聞人,卻能得到這方面的獎助,表達他的驚訝和感動。
張神父早年留學法國,取得了四個博士學位,包括經濟、社會、政治、神學等。也許正因為沒有一個是「傳播」的學位,也因此奠下輔大大傳在課程設計上,能以較宏觀的人文社會角度來研究傳播學理論。張神父是創辦輔大大傳系的推手,在任職系主任的九年間,以系為家。他體察到傳播對社會的影響,所以自學專研廣播電視,聘請資深記者于衡教授新聞學,並開國內學界風氣,延聘廣告專家顏伯勤教授廣告課程。三十年後,造就今天輔大大傳校友在業界的成就,也為現在的傳播三系(大傳系已分設影傳、新聞、廣告系)打下基礎。
張神父以闊達處世,早在學子心中譜成佳話。他會問學生心目中有那些優秀老師,只要合適,神父就會去聘請,成為大傳系自由向學風氣的濫觴。神父個性不拘小節,當他過世後,眾人在神父宿舍整理遺物時,發現地面多有銅板,原來是神父穿戴衣服之間散落,就讓它們隨意擺在地上。但是張神父在病逝的那一年夏天,手上卻正在擬定大傳系未來的五年發展計畫。
「兄兄弟弟,姐姐妹妹」是大傳校友之間經常傳頌的張神父口頭禪。不曾被張神父教過的第一屆思恒獎得主、現任緯來體育台企劃副理文大培,在今年輔大新傳系的畢業典禮中,卻將學長姐說過張神父的這句話,拿來勉勵畢業學弟妹。「活到老學到老,向前衝的銀髮絲,紅鼕鼕的笑臉,圓滾滾的身體和滿身的煙味,老愛刁根煙斗。」取自大傳系實習校刊《傳播者》第九十九期,校友對張神父的記憶與悼念文字。張思恒神父於一九八○年七月三十日在宜蘭羅東病逝,在他彰化靜山靈修中心的墓園裡,墓碑上刻著是輔大大傳系立的碑文。
其實,張思恒基金會這幾年受經濟景氣影響,銀行孳息所得已大不如前。但受過張神父春風化雨的校友,正在構思更多的創意、籌募更多的財源,例如設置獎項鼓勵學弟妹應有的傳播人特質,或設置網站、撰寫神父的傳記、紀錄片等,讓輔大大傳系所與傳播界的後進,能夠感受張神父的恩澤。
房志榮神父在張神父殯葬禮結束時說:「張神父是傳播學專家,就是不傳播自己。」思恒獎典禮每一年訂在九月二十八日教師節舉行。張神父生前並不知道思恒獎的存在,但輔大大傳系的校友正用他們的方式來感念老師。
尊敬的輔大師長:
您們好!
我叫張蘊光,籍貫河北省深縣。現定居德國,是張思恆神父親弟兄張思聰長子張振朝的第四个儿子。
多年來,我們張家上下無不為張思恆神父質樸和為人師表的生活風範所激勵,也為他在台灣的事業而驕傲。
幾個月前,我偶然在網絡中找尋到張思恆爺爺的一些信息,甚為欣喜。於是萌發準備為爺爺收集整理一個小小的傳記的強烈願望,以期激勵我們後人。但是,有關我這個神父爺爺的資料,除了家父點滴口述外,本人只有通過網絡資源收集到有限的信息。
這個傳記將不是以贏利為目的,而純粹是為了福音在天主教教內的傳播盡一份薄禮。此前,本人曾經在大陸教會出版過幾個涉及人生信仰小布頭的冊子。
這裡,呈請輔大師長幫助本人提供張思恆神父平生資料的線索,本人定將不勝欣喜與感激。如您能幫助我尋找到介紹張思恆事蹟的書籍文獻,煩請告知購買途徑。
衷心感謝輔大熱心援助!
遙祝輔大日益興旺發達
張蘊光 草於德國斯圖加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