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介紹 | 聯絡編者
fju.gif



管理介面
發稿天地
編採討論
架站系統
Movable Type 2.661
串聯本站
串連本網站 (XML)
版權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歡迎非營利引用,但須註明出處和分享。


2005-08-13 04:00:13

化學系主任論文 榮登《科學》期刊

DSC04306.JPG
記者沈佩儀報導

在三年前,許文賢教授和其他兩位學者(匈牙利的L. Turi與美國的P.J.Rossky)一起共同討論「水分子團簇陰離子」此項主題。目前在台灣,也有其他的學者做類似研究,可惜的是,一直沒有完整的研究成果出現。因此,老師可說是在台灣的化學界,發表此項學術成果的第一人。

許老師在受訪時表示,其實「水」的各方面探討,早已行之有年,《科學》(Science)期刊雜誌早在2004年時,就已經有「水分子」的相關報導。而輔大化學系實驗室,最早是在1999年開始,就對此項主題做研究,中間陸續有所進展。其中有個基本的爭議性問題是─

「電子」在「水分子」結構的裡面或外面會形成不同的化學反應,若「電子」在外,易與外界物質結合並產生反應,反之則不然。而研究「水分子團簇陰離子」的性質之重要性,是因為它本身在「大氣化學」及「星際化學」的領域中扮演重要角色。

而《科學》雜誌也在2005年5月20日報導,利用「TiO2」(光觸媒)將水轉變為氧氣與氫氣。這是一種除了石油之外,替代能源的來源開發。其中,「水分子團簇陰離子」便是在轉變過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根據行政院國科會自然科學發展處在2005年3月所做的統計,《科學》期刊雜誌收錄台灣的學術研究論文,篇數統計為-

1999年4篇
2000年3篇
2001年3篇
2002年2篇
2003年4篇
2004年4篇。

全世界每年大約有6700份論文稿件投到《科學》(Science)編輯部,但是只有15%左右能被錄用。論文是經世界上最優秀的科學家審稿後擇優錄用的。這些編輯們具有專業學科的博士學位,並在擔任編輯之前,即已曾有在世界著名的實驗室裡,從事科學研究工作的經驗。

今年的六月七日,老師向美國的《科學》雜誌投稿論文《水分子團簇陰離子中多餘電子之特徵》,七月八日獲知審核通過。要使投稿論文被《科學》雜誌錄用的關鍵,是該論文必須對科學進步有「大範圍」的貢獻,而《科學》(Science)雜誌決定在八月五日刊登許老師的研究論文。

老師表示,論文被發表於國際期刊,心情上自然愉悅,這也代表現階段對此項主題的多年努力,已算得上是有一個成果被肯定。未來,除了繼續朝此方向研究外,也希望學校能夠多多給予支持,更期許有興趣的同學,也能投入這領域中發展。

因為,沒有足夠的有利因素去促使更多的學者或學生做研究,所以台灣的學術研究環境,還是有很大的進步空間。但許老師說,做研究,發現新東西是很有趣的。科學的發展本來就是應該要不斷的研究解釋、反覆驗證,才會有進步。它不是自由心證的東西,需要看到實際的成果,要客觀的被接受,這樣累積下來的結果,才能對人類社會有所共獻。

附註:

1.《水分子團簇陰離子中多餘電子之特徵》—

此論文主要是探討,電子溶於水中,所形成的水合電子之性質與現象。了解水合電子,可以幫助我們更清楚「放射化學」的基本化學反應。由於電子水合之現象牽涉到太多的水分子,因此研究只含有幾個水分子的「水分子團簇陰離子」便成為一個較簡便的研究途徑。


2.《科學》(Science)雜誌小檔案—

《科學》(Science)為國際性的科學期刊。在1880年,由美國著名的科學家愛迪生(Thomas Alva Edison)創辦,自1900年以來一直是美國科學促進會的正式刊物,目前由「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AAAS)」-美國尖端科學學會,一個非營利學術機構(A not-for-profit organization)所負責出版。期刊中所發表的論文涉及所有科學學科(例如:地科、物理、化學、海洋…等),主要內容是取自世界各地,出類拔萃的科學家們,所撰寫的科學論文。而且,約有35%~40%的文章,是由美國之外的作者所撰寫。如今,《科學》雜誌已是世界上所有「同行審閱」的通用科學訂閱雜誌中最大的一家,與英國的《自然》(Nature)期刊同樣,在全世界的科學領域中享有盛名。

由 吳宗翰 於 2005-08-13 04:00:13 所發表
迴響

標題和內文……

標題確實是提到了「化學系主任」,然而內文中卻沒有這麼提過,這種讓讀者自行聯想的作法似乎有些不妥。

新聞稿的開頭讀起來讓人有些錯愕,彷彿是一整篇文章的中間節錄,而不是一篇讓人明白人事時地物的報導。

這種需要讀者本身化學水平達到一定程度以上才能輕鬆閱讀的科學新知類型稿件,在處理上該如何才能達到可讀性與易讀性之間的平衡點,或許是未來記者在撰寫類似新聞稿時,應當特別注意的部分。

按照我國的國民教育水平而言,「新聞」內容所應該達到的文字水準大約得要維持在國中畢業即可輕易閱讀的程度,畢竟這裡是綜合性報導為主的新聞網,而不是主題式內容的商業週刊或是牛頓雜誌,加油囉!

新聞網每天的好朋友 於 2005-08-14 03:33:04 所發表

雖然一般人不容易看懂這篇報導中研究內容的敘述,但其實從這篇報導裡可以讀出一個重要的訊息,就是這位輔仁教授的研究水平居於國內各大學化學系前鋒.因為據所知:近十年國內大學化學系教授的論文能榮登世界期刊引用律排名第一的 Science magzine的僅台大化學系數年前有一篇而已,不知道那些國立大學拿國家那麼多錢所進行的[卓越計劃]成果在哪裡 .現在還要拿五年五百億. 這些大筆大筆的研究經費,輔仁等私校根本就拿不到,然而在這種情況下,許教授還能有這麼重要的研究貢獻,輔仁的公共事務室應該要發新聞稿到各媒體,藉以宣傳輔仁的優良師資與研究水準,不要整天發的新聞稿都是 蔡依林 林佑威 一類的消息.輔仁的教授有這種傑出的表現,學校的研發處及公共事務處如果渾然不覺,那麼我這個老校友也只能為母校行政階層的水平嘆口氣了

校友啦 於 2005-08-15 00:36:18 所發表

學長(還是學姊?)
講得太好了啦~(感動...)
新聞網寫的新聞都還不錯呀~
輔大新聞網加油!!!

在校生 於 2005-08-15 01:16:04 所發表

老師很厲害的
老師是做理論化學,只靠著少數人的頭腦(亦或一兩個人),沒有龐大的研究團隊,還是做出了能刊登在>上的論文
只能說是望塵莫及!

點點繁星 於 2005-08-23 12:19:09 所發表
發表評論
















 
設為首頁 | 加入我的最愛
© 2005 Fu Jen Catholic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