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1-02 23:13:22
王金凌教授殯葬彌撒 德澤風範永存於世
記者張嘉琦報導
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前文學院院長王金凌,在十月十六日下午因心肌梗塞驟然辭世,其殯葬彌撒於十一月二日中午在淨心堂二樓聖堂舉行,由校牧汪文麟神父主禮。
紀念王金凌教授網站資料照片
無論在教學、服務或是輔導上,王金凌不遺餘力,極受敬重。對於王金凌的逝世,學術各界及輔大師生皆甚表哀慟,文學院院長克思明說:「王教授的離開,不只是中文系、文學院的損失,更是輔大甚至是國內學術上的一大憾事。」殯葬彌撒中座無虛席,眾多學者前來送王金凌一程,並深表不捨。校牧賴効忠神父於彌撒講道中說:「他離開我們了嗎?不盡然。相信他在天上為我們祈禱,將天上的平安與我們分享。」
校長江漢聲形容王金凌「正直、敢言、風趣、和藹、待人誠懇」,並說王金凌是位苦學出身、把重心放在學校的好老師。對於王金凌的逝世表示遺憾,校長江漢聲說:「印象中王金凌是一個很瀟灑、豁達的人,天主給他一個平安的方式離去,相信他也會希望我們眾人很平安的接受這件事。希望王金凌的家屬、師生,以及輔大同仁,將哀傷化作將來前進的力量。」
王金凌的遺孀韓玉彝亦於輔大任教,在彌撒中表示先生一生受恩於輔大非常多,在校結識許多良師益友,想他現在一定安然自在、了無罣礙。她說:「金凌一向不喜歡理財,在他過世這幾天,才發現原來他其實是個理財高手,留給我和孩子們最珍貴的人間情誼,勝過金銀財寶千倍萬倍。」此段話更是呼應了王金凌於兩年前在南昌大學國學講座中所說:「人文帶來的好處絕不是財富、權利等,而是人生最寶貴的東西——開朗清明的心。」
韓玉彝以「死者已矣,生者何堪」,懇請在場親友不要怕麻煩,為了家人朋友顧及身體健康。一席話令人動容,與會來賓紛紛落淚。在進行公祭儀式前,播放一段由家屬製作的感懷影片,影片最後以王金凌笑說「人生海海,歡喜就好」的片段作結。
文學院院長克思明說:「王教授的學術成就在杏壇傳為佳話。」王金凌精通 《文心雕龍》,並對於老莊學說鑽研透徹,另外又擅長先秦兩漢思想、中國文學史、魏晉玄學等。其著作等身,博通中西,並曾指導多位博碩士生撰寫論文,其授業學生現多為輔大中文系教授。
王金凌曾連任兩任六年的文學院院長,並曾說過:「一生最欣慰、驕傲的事情是在輔大服務。」在擔任院長最後一年,促使傳播學院及教育學院從文學院中分別獨立。當時國內大學欲增設系所、院別的為數眾多,教育部規定各大學每年度增設班、系、院限額五項,輔大傳播系所及教研所欲獨立設院,提案於校務會議中多次被拒。後校內實施院責任制,王金凌顧及資源配置、方向不定以及分支龐雜等問題,找來各系主任比較利弊得失、分析設院的各種正向幫助,進而策劃提案。
當時擔任歷史系系主任的克思明憶說:「王院長讓所有系的老師分工、齊心協力規劃此事。跨出學院、遍及全校,請教別的老師並蒐集資料,補強提案不足之處,更進而拜託有參與校務會議的老師們幫忙。」過程中以細緻深入的方法、謙卑誠懇的態度,克思明笑說:「真的很符合王金凌教授的個性。」最後在九十八學年度第一學期,於校務會議中順利通過決議,傳播學院及教育學院在九十九學年度正式掛牌。克思明說:「不只是動之以情,更是據事以理。然而王金凌教授從來不浮誇、不招搖,事後更是功成不居。」
除了促使學院獨立,王金凌去年在文學院研究所一樓增設「八方居」的開放空間,標榜著「自在發呆、如意閒聊」,提供師生於週一至週五早上八點半至下午五點使用,亦讓各班導師可於每週三中午至下午四點預約使用。進修部部主任兼中文系教授趙中偉表示,這是王院長在任期上排除萬難、爭取經費極力完成的壯舉之一,並說:「從此文學院師生有一個謐靜安寧的交談之所。」
教育理念上,王金凌以其特別的「野狗理論」聞名,認為每個孩子都各有秉賦,要像野狗一樣自找生路。中文系學生皆說王金凌上課經常舉一反三,觸類旁通;除了課堂的知識,並引用極多的課外學問,尤其更多對於生命的意義與體證、世界的本根與源頭,意在言外,發人深省。
紀念王金凌教授的網站以「空碧如心念似雲,來去不住每清澄。偶經疊嶂悲幽曲,無際慈光照眾生。」為題旨。新聞傳播系教授林靜伶表示,對於王金凌印象最深刻的是「穿透人間事的能力」,她說:「我認為王教授的生活哲學是不整自己,也不整別人,不會鑽牛角尖,人若不能不勉強。」新聞傳播系教授張文強表示受王金凌影響極深,在他身上看見老師該有的氣度,張文強說:「學生記住他是位好老師便已足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