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4-18 18:00:25
專業與知識的對話 全方位教育的省思
記者陳宣如報導
18日在濟時樓九樓國際會議廳所舉辦的「輔仁大學第二屆全人教育學術研討會-全方位教育的省思」,由輔仁大學全人教育課程中心所主辦,開幕式由使命副校長郭維夏主持,他在開頭提到,全人是全方位的教育省察。
>
研討會現場
從早上9點到下午5點半的學術研討會,一共分為五大部分:「全人教育課程規劃與設計」、「全人教育跨領域研究」、「全人教育中人文精神的落實」、「全人教育與倫理責任」以及「全人教育中藝術文化的養成」。五個場次之中,各有不同議題同時在不同的會議廳進行討論與對話,吸引了近百位校內外人士參與。
第二屆的全人教育學術研討會,與第一屆相隔了兩年,全人教育課程中心秘書游玉文表示,這此研討會的特色在於發表人與評論人校內校外的交錯,以達到學術交流的目的;而最主要目的則是進行全人教育(含通識教育)課程的改革。
琳瑯滿目的研討題目,到底大家是如何做選擇的呢?嘉南藥理科技大學教授郭瓊諭表示,他是依本身專業作場次的選擇,參與的是由詹千慧所提出的「大學國文教學單元芻議」議題,印象最深刻的是其對國文篇章的選讀,以及單元選文的精緻,文章深具典型,能拓寬視野。
>
全人教育中心主任林梅琴
這次講座內容雖然是針對學者專家所舉辦,但亦有學生參與聆聽。目前就讀台科大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的劉宛宜說,從網路上得知這次研討會訊息,會來參加是因為本身對議題有興趣,這次選擇參與的場次是由林梅琴所發表的「大學入門課程實施與學習獲益關係之研究」,在研討會中獲得了許多意想不到的資訊。
中為元智大學教授孫長祥
關於大學入門的探討研究場次中,元智大學教授孫長祥提出對目前的大學生愛選營養學分的看法。孫長祥說,就學生面來說,在大學入門當中,對通識課程的定義不是很清楚。操作面來說,應給學生無法逃避的空間,在國外,大學課程即是通識課程,所謂的專業,是到了研究所才算數;但在國內,大家普遍認為大學已經是專業領域,實質上是有職業化的傾向,就是以職業傾向代替了學術專業。
至於為何會有營養學分的認知出現,孫長祥表示,現今國內提倡輕鬆快樂的學習,但事實上,學習(指獲得學問)本來就不可能是愉快的。至於營養學分的出現,跟授課教師也有相當的關係,授課教師會認為本來要傳授給學生的東西,學生可能吸收不了,所以將教材簡化,而簡化的結果,就變成一門「營養學分」。雖然現今學生的自主性很強,但卻常常不知道自己要的什麼,所以往往造成隨波逐流的現象,但最主要的,還是因為教師及學生都不太了解通識課程的真正意義。
這次參與人員普遍對這次活動感到滿意,林峰名(台科大工程技術研究所)說,藉由研討會,得到了許多新見解,覺得這次講座很棒。華夏技術學院通識教育中心老師盧清青說,對這次活動感到滿意,還會想再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