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6-14 17:28:53
回想菜鳥的日子 》羅立群:不要因為薪水多寡選擇工作
新傳二吳珮慈採訪報導
姓名:羅立群
學歷:輔仁大學經濟系
經歷:英商渣打銀行-投資理財部臺灣區Country Sales Manager
德商德利銀行德盛投顧-企研部及法人部業務主管
群益投顧-海外基金部門主管
現職:普羅財經執行長
WEALTH MANAGEMENT財富管理季刊社長
著作:二十一世紀台股投資大趨勢 1999年出版
第二次理財革命 2003年出版
羅立群,1990年畢業於輔大經濟系,當兵之後隨即投入職場,藉著在外匯公司、群益證券、德商德利銀行以及英商渣打銀行的工作機會中,不斷累積自己的「競爭力」,再加上「想在投資理財界闖出名堂」的信念努力之下,現在已為普羅財經公司執行長。
回想起在輔大唸書的日子,羅立群認為,輔大是他人生的一個轉捩點。大學四年中,輔大豐富了他的生活,讓他體驗了各式各樣的經驗。大一擔任班代,讓自己有機會學習如何處理班務;大二參加了輔仁學社,學到了資料彙整、思考邏輯歸納以及演講辯論的能力;大三則積極的打工賺錢,到了大四便專心的念書。這些經驗的結果並不是重點,而是在過程中獲得了什麼,自然而然會變成人格素養的一部分,並讓自己在失敗挫折中成長茁壯。「人生沒有失敗,只有暫時的不成功。」這是羅立群在輔大就學期間領悟的道理。
大學畢業時,羅立群有意往研究所繼續深造,雖然專業科目擁有優異表現,但是因為國文和英文成績不佳,所以還是未被錄取。之後家人想要送他出國去念MBA,他卻拒絕,毅然決定投入職場。他說:「如果那時候我拿了MBA的學位,一定會因此而傲慢,那麼我就不會是現在這個樣子了。」他認為一個人想要出類拔萃,就必須去做沒有人做過的事,而且那件事在未來是要有發展性的。因此在股市下跌、金融低迷之際,他認定台灣的金融業是有發展機會的,所以便朝著這個方向邁進,在證券公司求職不順的情況下,他轉換跑道至外匯公司,展開他的工作生涯。
第一份工作的薪水雖然不高,羅立群卻藉此培養自己的競爭力,他說:「不要因為薪水的多寡來選擇你的工作,要從十年後的眼光來看自己該做什麼。」因此第一份工作的薪水不重要的,重要的是你學到了多少東西,提升了多少的競爭力。他也認為,在工作職場的頭六年,應該兩年就換一個工作,特別以商科的學生來說,經由不同的工作環境來開拓自己的視野,進而增加自己的實力,才能讓自己從社會新鮮人變成社會中堅人時,擁有更多的籌碼與他人對抗。
羅立群建議社會新鮮人應該提昇自己的專業知識,並且要有能力去表達專業,即是具備「專業的表達力」,專業的表達力不只是說溝通能力好,更是要透過工作去顯現自己的專業;接著就是面對他人時,要抱持著「謙而不卑」的態度,只要是能把事情做好的方法,就順著這個方法去執行,或許在這個過程中會得罪人,但是不要屈就他人也不要擺高姿態,只要心存正念去做事,就能謙而不卑了。
除此之外,社會新鮮人也應該培養自己對「未來」的眼光。羅立群提出了兩個培養關鍵:「成功就是簡單的事情重複做」以及「每天朝對的方向,做一點點對的事,然後持續不斷」。培養眼光的目的是為了能夠做出合理的判斷,並讓自己的判斷完美地呈現,因此羅立群透過廣告學中的「S(優點)W(缺點)O(機會點)T(威脅點)」分析,讓自己的優勢可以和市場的機會相互結合。眼光的培養就是要善用SWOT分析,因為環境時常改變的因素,所以要持續不斷的進行,藉此慢慢地累積優勢,找出自己的方向感,這樣努力不懈的檢視反省便是「成功就是簡單的事情重複做」的道理。若能遵循這個道理,事情久而久之就會變成一種習慣,到最後就可輕易掌握其要點所在;而「每天朝對的方向,做一點點對的事,然後持續不斷」為的就是不要施予自己太大的壓力,工作並不是生活的全部重心,要適度的替自己做好時間規劃。
另外,參考兩到三位長輩的意見做諮詢也是培養眼光的另一種方式,因為要有眼光就是要站在一個置高點,所以你必須去請教有相關經驗的前輩,或許他們給予的意見你還無法體會,不過那是因為你沒有類似經歷的緣故,因此更要自己身體力行去實踐,而且不要光「問」不練;問人是成功的必要條件,自己的努力則是充分條件,唯有兩者同時具備才能創造出成功的契機。
羅立群告訴即將踏出社會的學弟妹:「正直而不驕傲,謙虛而不自卑,誠實而不木訥,儀表端莊而不虛華。」不論是外在還是內在,都要持續不斷的吸收新知,涵養自己的EQ,提升本身的競爭力,才不會在一波又一波的就業潮流中迷失了自我的方向。(報導轉載自學生事務處出版的《輔仁大學社會新鮮人2005》)